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古代学老的藏书章:反映…
古代史学家是如何炼成?
走向传统史学澄明的津梁
中国古代考勤制度:缺勤…
温州大学启动《中国古代…
《通史新义》:融合中西…
盘点:2011年历史学研究…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力…
第五届历史学前沿论坛在…
语文学的方法与历史学的…
最新热门    
 
古代史学家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2012-1-22 10:45:56  来源:不详
汉朝的文化政策相对宽松,到汉武帝时,中国不但国家统一,而且社会安定。时任太史令的司马谈立志完成这项伟大的事业,可惜至死未能如愿。司马迁继承父亲的遗志,最终完成了《史记》这部不朽的历史巨作。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处于政治上长期分裂的局面,列国竞相修史,民间修史之风极盛。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这一时期所编写的有据可查的纪传体和编年体的断代史至少在百部以上。时代呼唤系统的史学理论以总结历来治史的成败得失,指导后世史学的发展。盛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文化繁荣,为史家完成这个历史使命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刘知幾的《史通》应运而生。

  中国古代杰出史家大多出身于书香门第,有的出身于名门望族甚至史官世家。在古代社会经济发展[注: 概念 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即称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普遍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这样的背景使他们更容易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史学教育和精英文化的熏陶,在著史的时候更有条件接触和利用官方的典籍和档案。司马迁出身于典型的史官世家。他的先世是周朝史官,父亲司马谈和他本人都长期官居太史令。刘知幾出身士族名门,也做过史官。

  一个人要想成为史学大师,必须对史学有极其浓厚的兴趣,在史学方面有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使命感,对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有强烈的信念。正是这些异乎寻常的品格所产生的强大内在动力,驱使中国古代史学大师几十年如一日,专心致志、百折不挠地打造不朽的史学巨著。爱因斯坦[注: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德裔美国物理学家(拥有瑞士国籍),]说:“大多数人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历史学家。

  司马迁撰写《史记》,历史时间跨越三千载,地理空间涵盖当时已知的文明世界,内容包罗万象,其史学志向之高远,可以说前无古人。刘知幾以司马迁自比,著《史通》“以史为主”,“总括万殊,包吞万千”。司马迁和刘知幾都将史学作为个人终生经营的“名山事业”,而不是急功近利之事,或适合于集体运作的“项目”。刘知幾更是明确指出“史馆监修”远不如个人修史。真正的史学名著大多是个人长期呕心沥血之作。《史记》几乎耗费了司马迁毕生的精力;杜佑写《通典》、谈迁写《国榷》长达三十多年;班固写《汉书》、马端临写《文献通考[注: 《文献通考》-《文献通考》,简称《通考》,马端临编撰。从上古到宋朝宁宗时期的典章制度通史。是继《通典》、《通志》之后,规模最大的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著作。]》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

  史才、史学和史识均源于人类的经验。要获取这种经验,无非通过两种途径:间接途径主要靠读书;直接途径要靠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即古人所谓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古代杰出史家大多自幼博览群书。司马迁“十岁颂古文”,学习《左传》和《国语》,到20岁时基本读完先秦典籍。刘知幾12岁读《左传》,13岁读《史记》、《汉书》和《三国志》。司马迁年轻时就好远游,后来又奉命出使西南夷,随汉武帝出巡,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史记》之所以能写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