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电视小品怎么了?(2)
南京博物院秀院藏织绣小…
电视剧要呈现精神状态 …
《文心墨韵———历代小…
电视节目不可放弃文化担…
赵玙:电视节目不可放弃…
王一川:电视要担起塑造…
文献电视片《辛亥革命》…
电视栏目剧底线在哪?
七旬北漂田连元批电视“…
最新热门    
 
电视小品怎么了?(1)

时间:2012-2-11 20:16:38  来源:不详
6年里,崔凯共创作了110多个小品,平均每年能交出约7个作品。但是去年,他创作了一部电影、一部舞台剧,却没写一个小品。

“侃出一个点子,爬一晚上格子,大腕儿排练一次,晚会演上一场”

“写一个小品很难,比写十集电视剧还难。”在崔凯看来,小品数量的稀缺,与这一艺术形式的创作难度不无关系。在小品市场相对红火的年月,他曾经在一年内接到十多个本子的创作“指标”;即便如此,那一年他只磨出了两个作品。“采风、构思、编排、修改都需要时间,没法快起来。”

在电视小品刚刚兴起的时代,采风是创作者的必修课,用崔凯的话说,“那时候写小品几乎就是进行文学创作[注:   在这插入文字  在这插入文字-wenxuechuangzuo],体验生活必不可少。”1982年,时任辽宁铁岭地区文工团副团长的崔凯到乡村体验生活,创作出了一个宣传计划生育的作品《摔三弦》。这个作品的诞生时间,比首届央视春晚还早了一年,因此没能冠以小品的头衔,而是被叫做“拉场戏”,出演男主角的赵本山,正是通过这出戏第一次被观众认识。

“有生活是前提,但还需要经过积淀,渗透进创作者的认识,才能让观众在笑过之后留下些东西。”2001年前后,崔凯曾在报纸上读到一则社会新闻,讲的是一位进城务工者为了讨要礼金,花钱雇人冒充自己父亲并为其贺寿的事情。虽然这则新闻激发了他的灵感,但是因为不忍心将农民工当作讽刺的对象,他把自己的创作念头深埋起来。直到两年后他才出手,写成了2004年央视春晚上的小品《送水工》。颇有深意的是,在这部作品中,“花钱买爹”的桥段原型,改头换面成了表达母爱的正面包袱。

然而,并不是每个登上春晚舞台的小品,都经过这样漫长的积淀过程。今年央视春晚上由冯巩等人表演的小品,直到二审时都还是一个叫做《苞米地》的作品,但是因为三审没能通过,才替换成了现在的《爱的代驾》,其仓促程度可窥一斑。而两年前由黄宏、巩汉林等人表演的《美丽的尴尬》,也是临时上阵的作品,从创作到演出仅用了几十个小时,被人戏称是“创造了小品创作的最短纪录”。

一些业内人士这样调侃当前小品的创作状态: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聚拢在房间里,众人侃出一个点子,爬一晚上格子,大腕儿排练一次,就能在晚会演上一场。带出了徐正超、尹琪等小品编剧的崔凯,同样对当前年轻创作者的工作状态心存不满:“平时不好好生活,接到戏活儿,睁开眼就上网找段子。”在他看来,这种当前圈子里流行的创作方式,正是导致小品质量滑坡的致命伤之一。

“有了生活积累,创作速度不是问题;但没体验就追求速成品,只能出垃圾。”崔凯说。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