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香港学者曾志雄:司马迁…
香港学者庐明德:古今中…
12月30日 孙中山撰写《…
孙子兵法全球行:钮先钟…
孙子之前的古典兵学
黄朴民:古司马法与前《…
出版史不该遗忘孙毓修—…
“2011孙子文化国际研讨…
汉初80年:从”孙子”到…
汉初80年:从”孙子”到…
最新热门    
 
《孙子兵法》版本简介及勘误一例

时间:2012-2-21 12:07:29  来源:不详
《太平御览•兵部[注: 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兵部又称夏官、武部,兵部尚书又称夏卿。-bingbu]卌八》: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以上征引资料原旨与竹简本《孙子兵法》“守有余、攻不足”同。

而《后汉书•皇甫嵩[注: 皇甫嵩(?—195年),字义真,安定朝那(今甘肃镇原东南)人,东汉末期名将。灵帝时为北地太守。黄巾起义爆发时,任左中郎将,与朱儁率军镇压起义军,后官至太尉,封槐里侯。]传》皇甫嵩曰:“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我,可胜在彼(指包围陈仓的王国军队);彼守不足,我攻有余。”(李贤注:《孙子兵法》之文。)

至上文始现“守不足,攻有余”。

由《皇甫嵩传》之原文推知“百战百胜”至“不可胜、可胜”之文虽出自孙子,然其后之“彼守不足,我攻有余”实为皇甫嵩用“彼、我”为主语来形容王国军队之态势而增加,却不是脱胎于《孙子兵法》任一版本,而是皇甫嵩自身观点之衍化。此种作法极有可能导致后出传世本《孙子兵法》的断章取义。

我们再来分析战场上的“守”和“攻”两种不同的态势。在军队实力尚不足而不足以取胜时,应当以积极防守为主,方可达到“自保而全胜”之目的(即在自保的基础上,通过伏击战、游击战等机动灵活的战法,打击和消灭敌人,此谓防守反击),并取得最后的胜利。如果此处强调“攻”(攻则有余),则与下文的“自保”文不对题了。

“形”篇在此主张的是“守”,而传世本添加了“善攻者”是欲盖弥彰之法。

传世本将“有余”与“不足”前后互置,导致原文在逻辑上严重矛盾,文意大相径庭。按此要义运用于战争,因战术颠倒最终导致失败。

汉简本《孙子兵法》的优点是文风古朴,被后人改动的文句相对偏少,缺点是文字残缺稍多。我们有必要以汉简本《孙子兵法》校正传世本《孙子兵法》的失误,回归本义,以正确服务于军事领域。

(作者:巨龙   本文由国学复兴文化论坛供稿 刊载本文只为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