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35卷1700万字,汇聚大师…
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冯其…
“我们心里都惦记着她!…
朱德庸:万物在增值,人…
冯其庸哭范敬宜学长兄:…
京东“瓜饭楼”——读冯…
冯其庸:诲人一甲子,半…
冯其庸新解“大师”:诲…
国学前沿问题研究暨冯其…
冯其庸新解“大师”:诲…
最新热门    
 
冯其庸:寻源问道终不悔

时间:2012-3-3 12:07:34  来源:不详
 

  出身贫寒的冯其庸先生,自小就深知人生勤奋耕耘的重要,不论是作为耕牧之童,还是跻身学术之伍,都将[注: 都将 拼音: 解释: 1.唐五代禁军统兵官名。-doujiang]勤奋的品格保持了一生。

 

  他兼济文献、文学、红学、书法、摄影、绘画、考古、戏曲等等,远远超出了常人的余限,卓然一代文史书画大家。原因何在?翻开先生很多的文集自述,可知他很多著述是夜以继日写成的,有的甚至是在旅途中构思动笔的,他的诗画则多在学术研究的间隙创作。因为与先生同处一个单位,我常常去看望他。有一次,先生生病住院,我走进病房时,他正躺在病床上休息,身体因为病痛不能动弹,可手里依然握着一本书,潜心阅读。如今,已经90高龄的先生,仍然笔耕不辍,新作迭出,重新补充、编校的《瓜饭楼丛稿》(35卷)最近就刚刚由青岛出版社隆重发行。可以说没有刻苦自立的精神,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没有勤奋追求的品格,要想完成1700万字的《瓜饭楼丛稿》是不可想象的。

 

  先生讲:“昔日之我即今日之我也,昔日之牧童耕夫,今日之学界野马微尘,皆一也。”如果没有如此从容自下、虚怀若谷的情怀,扬鞭奋蹄的精神,何以成为今天的学术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