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四川梁林旧居保护完好 …
四川梁林旧居保护完好 …
马长军:“恢复原状”的…
四川复原地震受损文物 …
拆毁“梁林故居”者已被…
北京梁林故居被拆院落曾…
文保人士称梁林故居“维…
“梁林故居”被拆之痛
大邑西岭山歌已获得四川…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在2…
最新热门    
 
四川梁林旧居保护完好 陋室完成《中国建筑史》(2)

时间:2012-3-3 12:07:57  来源:不详

  烽火映书案陋室完成《中国建筑史》
  在李庄贫病交织的日子,梁思成和林徽因悉心指导着弟子,并在陋室中完成了10多万字的《中国建筑史》等著作。 
  梁从诫常常爬的那一棵桂圆树,对梁思成的“关门弟子”罗哲文来说,一样记忆深刻。梁思成在这棵树上拴了一根竹竿,每天带头爬竹竿练功夫,因为在野外测绘古代建筑,需要登房上屋。
  罗哲文是宜宾人,从小就喜欢画画、做手工。由于抗战时期,上大学不用交学费,所以中学毕业后罗哲文报考上了好几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可他听说在“中国营造学社”要测绘古建筑、要画画,觉得挺有意思,就选择了营造学社。
  起初,罗哲文是为刘敦桢先生抄写《西南古建筑调查报告》的文稿。半年后,林徽因见这个宜宾本地招的年轻人对古建筑有悟性,在测量与绘图方面有培养前途,就提出把他调到梁思成手下培养,梁思成正式收罗哲文为弟子。
  当年,梁思成指定罗哲文学摄影。当时测绘古建筑一靠手画,二靠照相。当时用的是捷克“方匣子”,不但会照,还要会修理。慢慢地,相机、手表、座钟之类的精密器械出了问题,大家都找罗哲文解决。
  罗哲文回忆,执毫写字、拍古建筑、以诗纪实,是他生活的重要部分和工作技能,都形成于李庄的那段日子。时年16岁的罗哲文,仰慕师母林徽因用流利的英语与傅斯年、陶孟如、李济等人对话讨论。“可是,他们反而更为关注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技能的培训。”林徽因在给罗哲文和莫宗江开英语课的同时,又特意让刚刚来的卢绳讲授古典诗词。正是在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督促下,罗哲文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学的钻研,养成“以诗为证”、“吟诗留史”的习惯。
  对事业的热忱和学术报国的信念,仿佛一轮明月,照亮着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梦境。抗战前的十几年中,梁思成和中国营造学社的成员就已经调查了全国10多个省,近200个县,测量、摄影、绘制了2000余项建筑与文物。
  在李庄,梁思成也常常带着罗哲文等人出去测量古建筑。旋螺殿,这座位于李庄镇南石牛山上的木结构建筑,明万历[注: 明朝万历 万历(1573年 - 1620年)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万历这个年号一共48年,是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二十四年建成,梁架、花纹藻井都极富研究价值。奇特的是,整座建筑二层三檐,没有使用一根立柱,其力学结构堪称一绝。后来,梁思成将其写入《中国建筑史》,并在设计联合国[注: 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在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签定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议事大厅时借鉴了该建筑的力学原理。
  阳光透过梁林旧居的木格花窗,洒落窗下的办公桌。墙上,挂着梁思成当年的窗下工作照。也是这样的角落、这样的阳光,1941年至1946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开始写作《中国建筑史》。书案上、病榻前堆起厚厚的《二十四史[注: 《二十四史》是一部规模巨大、卷帙浩繁的史学丛书,全书共计3249卷,4000万字,从第一部《史记》至最后一部《明史》,共耗时1800余年,是世界图书史上的巨著。]》和数以千计的照片、实测草图、文字记录等考察中国建筑的第一手资料。有时为了赶制绘图,梁思成不得不彻夜工作。林徽因的肺病越来越严重,经常大口大口地咳血。梁思成的身体也垮了,脊椎软骨硬化病使他不得不经常戴着铁马甲工作……
  C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