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诸葛亮躬耕南阳还是襄阳…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艺术…
政协委员刘庆柱谈曹操墓…
北大举办“地域话语与叙…
怀念学术界异数朱维铮:…
胡适与牟宗三的一桩公案…
李启明:有感于鲁迅“不…
《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填…
评:艺术品市场与学术研…
文物鉴定的学术与市场
最新热门    
 
学术著作出版:缘何“不差钱”却“差了学术”

时间:2012-3-20 10:35:22  来源:不详
了“二流堂”、“三流社”。

 

评价体系的问题,助长了学术、出版的粗制滥造

 

    造成学术著作出版乱象的原因,不能笼统[注: 笼统 lǒngtǒng释义 宽泛不具体;不明确;含混笼统地作出的安排。相关条目词汇-longtong]地归咎于浮躁的社会大环境。受访者批评的矛头,首指当下学术、出版评价体系中的问题。他们指出,由于社会转型期急功近利浮躁之风盛行,学术研究也不能独善其身。现行的学术评价体制和学术激励机制存在问题,通常以论文和[注: 文和,男,1963年11月出生,海南万宁人,汉族,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著作数量多少为衡量标准,研究人员争取项目时花费精力大,拿到项目后下的工夫少,导致不少论著“水分”大,缺乏含金量和独创性。出版社的考核也存在重量不重质的取向,经济效益指标和发稿量指标,相较于书稿质量指标权重更大,导致片面追求市场效应,放弃对学术著作严谨、创新的追求,从而降低了学术著作的出版质量。

 

    中华书局副总编辑顾青指出,当下,学术界的评价机制已经偏离了对内容的审查和评价,更多地关注数量。他指出,人文社科学术著作出版处在出版业高端,是一个民族的精英在这一领域的原创成果、思想文化[注: 西方思想文化15世纪至17世纪,可以说是欧洲社会的转型时期,是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欧洲经历了重大变革,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文艺复兴”运动。]的贡献,这一类著作的出版,在学界和出版界都应有严格的评价和遴选机制。在科研经费不充足、出版能力不强的时候,我们对学术著作选题的评价和遴选还是相对比较严格的,出版的门槛并不低。现在,这两个机制的功能被弱化了,这既有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有制度设计的原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