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史记会:《书信集》呈现…
善本掌故:《老子道德经…
王杰:《西游记》的现实…
评:《咬文嚼字》对春晚…
新浪中国好书榜2011年度…
方勇:《子藏》总序(节…
陈鼓应谈诸子学的新浪潮…
济南:《论语》将上公交…
章玉政:《刘文典年谱》…
荆培运:《水浒》三探
最新热门    
 
苏淮:《坛经》的文化自觉

时间:2012-3-21 10:05:13  来源:不详
,要么“贡低我贱”自甘劣小,很难做到遇强不卑,逢弱不亢,卑与亢的纠结,名与利的缠缚,动辄就让人失去了“自”我。

 

    《坛经》的世俗意识,给生活在世间的每个“自己”带来成佛的福音,后世禅宗的大发展大繁荣无疑要归功于对“自”的倡导,因为每个“自”首先是世俗的人,是世俗的人人,这就为佛教大众化打下群众基础。《坛经》的主体精神,为人树立了人的标杆,特别是在封建等级时代,“不惊不怖不畏”甚至“呵佛骂祖”的精神状态,高扬了独立意识,促进了个性解放,深深影响文人士大夫[注: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在中世纪,通过竞争性考试选拔官吏的人事体制为中国所独有,因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士大夫阶层,即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阶层,也为佛教的中国化奠定人才基础。

 

    “自”既是《坛经》的文本特色,也是中国佛文化自觉的先声,《坛经》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值得深入研究,倍加珍惜。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