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绵邈,唶高才之陵替;时世移易,惟百家之代兴。信乎诸子之为显学也!方今海内右文图治,操觚怀铅之士,争崇国学,出入九流,不惟后生小子,皆翕然从风,抑或百工商贾,亦欣然景慕矣。乃华东师范大学,敢以振兴文教自任,启动《子藏》工程,搜天下之遗籍,极百家之大观,其沾溉子学,嘉惠来兹,蔑以加矣。
昔周道既微,诸侯放恣,上下失序,九流并作。若孔丘、孟轲、老聃、庄周、墨翟、荀况、韩非等,后先接踵,皆英才特达,奋其智虑,腾口舌以竞辩,著文章以立说,乃中土学术之源头,华夏文化之瑰宝也。
逮嬴政即位,灭典禁学,惟韩非、李斯,相继鸣高,而百家竞唱,顿失声响。汉承秦政,亦鄙文事,然经世致用之学,廷议对策[注: 汉代出现的察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方法﹐又称“策试”。汉文帝二年(前178)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十五年再诏举贤良能直谏者﹐并亲自加以策试﹐其时参加对策者百余人。]之文,实因君主望治,固已应运而生。若贾谊之撰,不让战国之纵横;陆贾之著,比美诸子之盛藻。方是时也,文帝、窦后,推尊黄老,风被草上,士臣效焉。淮南刘安,广致门客,纂成《鸿烈》,旨近老庄,黄老之学,至此而集大成。洎汉武改运,一尊儒术,诸家之说,悉摒弗用。迨元、成以还,扬雄、王充,发论煌煌,复振子学;王符、荀悦,踵武前修,无愧百家。诸子于是乎腾声,著述以此而增价。
爰及魏晋,士习苟安,虚慕玄远,为学空追柱下,博物不离七篇。何晏、王弼之伦,依傍老聃;嵇康、阮籍之俦,寄情庄周。向秀、郭象之辈,雅尚《庄子》;司马、崔譔之徒,训诂《庄》书。凡此皆道家之余响,俗世之殊韵也。嗣后南北悬隔,王道沦失,百家之书,学者未遑。然中流有在,绵绵若存,若葛洪之著,意新辞茂;元帝、推之之述,皆识见非凡,不让前秀。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