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史铁生遗作面世 与王安…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模棱…
王安忆讲述俗世的生存哲…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是…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是…
揭秘王安澜将军劝说黎元…
齐白石:真有天然之趣
让人性自由舒展——试析…
身后是非谁管得?王安石…
吴越石:大学教师,不是…
最新热门    
 
王安石:一意孤行,过于自信

时间:2012-4-16 11:31:10  来源:不详
发了政治斗争,绵延了三个皇帝,北宋斗完了不够,到南宋继续斗。改革者和保守者之间,在整个宋朝不断发生矛盾冲突。最后王安石被贬,做了个闲差。

  王安石的改革失败了,譬如农贷,他以为是对农民好的。但官府要看成绩,天天在考核,结果农民就算不要借钱,还是照样被迫贷款。贷出去多表示成绩好,结果非贷不可,还要付利息,反而变成农民的负担;送马给百姓养,官府常常看有没有养好,结果也变成负担。百姓付了钱可以不当兵,结果变成本来就不用当兵的人也要付钱。这些制度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是执行欠当,这是官僚制度中求功劳的人执行心切的缘故。

  平心而论,王安石这个人不太讲卫生,虱子在胡子上爬,他也不管。王安石个性很傲,特别别扭,说东他偏说西,说西他偏说东,又自信得过了头,甚至认为天命没有什么可怕的,人言也没有什么可听的,祖宗更没有什么值得效仿的。天命、祖宗、舆论都可以不管,只有他对。他一打定主意,连菩萨也劝他不动,当时人皆称“拗相公”。

  王安石脾气倔,也不容易交朋友,所以满地政敌。连本来是朋友的苏东坡,后来都变成政敌。一直到他下台,苏东坡才又成为他的朋友。这种人做事情就是没有朋友,没有人规劝,后果就是没办法可以找到真正有用的,肯替国家、替他做事情的部下。他是太强的领袖。领袖太强,手下一定不太强,这是通例,最好是自己很强,但不要觉得自己很强,谦虚一点,承认别人的长处。所以王安石的手下不是笨蛋就是马屁精,再不然就是利用他的人。他身边这三种人都有,当然事情办不好了。

  回头说到范仲淹身上。范仲淹想要办一个学校,训练将来改革的干部,王安石没想到这一点,王安石根本没注意当年范仲淹曾有过这样的想法,这就是王安石自信过分的毛病。王安石是儒家,所以他相信孔子讲的当年尧舜的时代,有一个三代之治圣王的时代,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他要把老百姓带回之前的好日子。他自己是很有学问的,也有使命感。但他的性格使他的改革坏掉了。他失败以后,旧党改了回去,到了哲宗、徽宗时候,他的老部下又把新政改了回来,但是还没改完,北宋就亡了。

  继之的南宋一朝,不断有儒生想要改革,但改革的成果始终未脱离北宋的沉,庞大的官僚力量同样不断抵制改革。余英时在2003年写了一本书《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发现南宋的理学其实是学者想做到内圣外王,王安石即是致力于外王的功夫。

  什么叫做内圣外王呢?南宋儒生的理想,是自身向内要求圣贤的功夫,外面要以王道行天下。找个好的皇帝,用皇帝的力量(皇帝可以是虚君),他自己可以是真正做事情的人,让世界变成一个太平的理想世界。做到这个地步,一定要自己先向内修身,向圣贤方面学做人。这就这内圣外王。理学家就是希望能碰到像王安石一样的机会,有皇帝的信赖,但他自己必定要做一个圣贤的人。

  看了王安石的错误,他们自己心里就会提醒自己,先把自己做好再说,所以南宋理学强调要先求内圣,再求外王。南宋理学的功夫,不是纯粹做好个人而已,他们都充满使命感。他们的抱负就是要将世人带进太平盛世:王安石没做好,我们要做好;王安石的办法错了,我们要找更好的办法,更好的计划。这一个理想一直留在中国士大夫心里。中国的读书人一直保有这个使命感,从汉朝开始,宋朝加强一点,一直到现在都如此。宋朝是很重要的关键阶段。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