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钱文忠:国学热不能成虚…
尹绪忠:论香山人文在近…
辛忠:北大图书馆该不该…
黄仕忠:王国维旧藏善本…
钱文忠:在传统文化中找…
钱文忠:没有任何文化可…
冯纪忠:远去的大师 94…
怀念恩师冯纪忠:从东堂…
谢国忠:股市已经涨得差…
最新热门    
 
郭宗忠:读书的境界

时间:2012-5-4 10:40:48  来源:不详
才能看见肉;将肉全去掉,才能看见骨头;将骨头敲破了,才能看见骨髓。这种层层深入,有一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但有几个人能读到骨髓呢?我们就不难在历史上读到一些读死书的迂腐文人,比如蒲松龄[注: 蒲松龄(1640年—1715年),清代著名文学家、短篇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人,蒙古族。]连续四次参加举人[注: 举人是本谓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考试,全部落榜,直到72岁。他为了“学而优则仕”的科举而读书的执著,留下的只是人们的叹息;而不为功利读书而留下的《聊斋志异》,却成就了他的千古名声。

 

    我最喜欢的倒是陶渊明[注: 陶渊明(约376~427),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友人私谥“靖节征士”,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境界。“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是何等快意!

 

    老子曾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主张的是不要被学问的外表所蒙蔽,只注重外在的东西,而是应该体悟到学问内在的规律对人生的意义,用有用的规律指导行为,才能达到“无为无不为”的境地。老子对读书的认知是大智慧。

 

    也许我们从书中终生读不出“黄金屋”,读不出“颜如玉”,但读书是自我完善的过程。读书是聆听智者的独白,读书是与心灵契合者的对话,读书是打开心灵世界的钥匙,这还是有道理的。我们会在书中读出豁达,读出乐观,读出智慧,读出真,读出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