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考古发现:唐代朱雀大街…
杜甫诞辰1300周年:重归…
天地一诗圣 锦城一草堂…
杨新元:从杜甫爆红网络…
成熟的文化有包容性 杜…
恶搞杜甫之后,还剩什么…
杜甫是潇洒“官二代” …
学者解读真实杜甫:爱调…
当杜甫成为“微博红人”…
“杜甫很忙”被曝营销团…
最新热门    
 
杜甫长安屡次求官不能如愿 曾经登临大雁塔

时间:2012-5-23 12:02:50  来源:不详

本报记者 覃岩峰 文 李 焱 图 

  与李白分手后,在洛阳陆浑山庄稍作休整,杜甫便在天宝五年(746年)西行长安,开始了“十年求官”的生涯,是年杜甫35岁。
  姜海宽说,事与愿违,杜甫在长安期间,唐代由盛到衰,杜甫不仅没有实现政治抱负,还陷入了经济危机,虽然他一直关心着国家安危,忠君恋阙,忧国忧民,却郁郁不得志,也因此形成了他沉郁顿挫、悲怆深沉的独特诗风。
  5月9日至11日,在西安,记者一行三人踏上了杜甫曾经登临的大雁塔,游历了杜甫描写的曲江美景,并参拜了少陵原畔的杜公祠,继续寻找诗圣的足迹。
  ■长安屡次求官不能如愿
  但凡到过西安的人,无不被这里厚重的文化气息所折服,随处可见的唐代建筑显示出这座城市与唐朝不可分割的关系。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姜海宽随口背下杜甫描写大雁塔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一诗。“大雁塔位于大慈恩寺内,当时杜甫不止一次来到这里,吟诗作对,抒发抱负。”踏进大慈恩寺,姜海宽便开始寻找杜甫的点点痕迹。姜海宽说,登上大雁塔的杜甫可谓心事重重,因为在封建社会[注: 封建社会是分封制定义的一种社会制度。这种制度下,国王向各类封建领主授予采邑,而封建领主向国王效忠,从而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国家治理结构。],知识分子的唯一出路就是“读书做官”,对于杜甫来说也是如此,他一生都没有放弃做官报效国家的念头。
  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注: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大唐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诏征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到京都就选。杜甫对这次考试原本抱很大希望,但因为实权派中书令[注: 中书令,官名。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中书,称中书令,置令与仆射为其长,掌传宣诏命等。中书令、尚书令在西汉并置,与谒庭令、内者令等宦官都是由士人担当。]李林甫宣称“野无遗贤”,应征的举人在考试时无一人及第。
  天宝十年(751年)似乎迎来了转机,正月初八到初十,朝廷要举行三个盛典,祭祀玄元皇帝、太庙和天地。杜甫趁机向皇帝献上了“三大礼赋”。玄宗读后,颇为欣赏,让他待制集贤院,令宰相考试他的文章,杜甫因为这次一个人的专场考试大大风光了一回,但同样是因为李林甫从中作祟,考试后便再无下文。
  姜海宽说,屡次考试不及第和经济困境是杜甫抑郁顿挫诗风成形的重要原因。
  ■曲江感受诗圣情绪转变
  从大雁塔乘车到曲江不足十分钟,姜海宽说,杜甫在长安的多首诗里描写了曲江景象,由此来看,他当时就应该居住在长安南郊的曲江附近。
  记者一行来到曲江池后才发现,所谓的“池”1000多年后更像是湖,绿树环绕下曲江池湖面辽阔,有风吹过,很是惬意。可以想象,就是在这样的美景下,杜甫写下了《乐游园歌》,其中“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阊阖晴开昳荡荡,曲江翠幕排银榜”,对唐玄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