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重庆立法保护非遗 传承…
非遗:要做活物不做文物
大型舞蹈诗剧《延安记忆…
“六合猪头肉”申非遗引…
南京“六合猪头肉”尚未…
南京“六合猪头肉”拟申…
真文物改成假文物 非遗…
非遗岂能胡改造 请地方…
“东方一绝”300年民间…
非遗面临知识产权纠纷 …
最新热门    
 
非遗舞蹈“定位”藏身古村落 曾是婚礼仪式

时间:2012-5-24 12:08:40  来源:不详
手工技艺。织布、酿酒、印染……村里的很多老人都会,但却因为没有市场,渐渐不做了。
  “我今年做了5条麻布床单,请你们给我打广告!”79岁的婆婆毛岩叶,一见到记者来了,兴奋地从屋子拿出了好几件“作品”:黄棕格子的床单,是当地人结婚的嫁妆;一对红色的布袋子,是村里人结婚时用来装锅子等嫁妆的,一对要卖500块钱。还有一条细细长长的带子,上面绣着各式图案,这是大人[注: 大人是旧时称地位高的官长。-daren]背小孩子用的布包带。这些手作,全是老人用织布机,一寸寸织出来的。
  可她却有些烦恼:“织了这么多,都放在那边,买的人不多!”
  像毛岩叶这样,有着一门祖传手艺的老人,在屿北村,处处可见。
  这是一个初建于唐代的村子,在2010年,被列入中国第五批历史文化名村名录。每经过一间屋堂,记者发现,门额上都写着各种雅致的名字。比如更新堂,旁边挂着一块豆腐作坊的门牌,里面却空无一人。再走进闲存堂,这是印染作坊,以前老人们在里面自织自染蓝印花布,如今也是荒着,门前凌乱地摆着一些木头。
  屿北村村干部汪德元告诉记者,在村子里,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手工作坊有18个,如今,还有一两个老人住在里面。最近,他们已经准备重新修建这些作坊,门牌已经陆续挂了起来。
  虽然织布机的使用率不高,但毛阿婆还是很想让这项手艺继续下去:“我原来织的床单太窄了,现在年轻人的床,都是一米八的,我织得宽点,可能买的人就多了。”
  要怎样才能实现毛阿婆的心愿?怎么做,才是对古村落以及村中这些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的保护?请继续关注我们明天的“寻村记”报道。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