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专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石硕:历史上藏人向中原…
古城墙“保卫战”:历史…
《柳如是》:历史中的性…
毛曦:历史学视阈中的洪…
赵炎:将生母赶出家门的…
如何还原真实鲁迅? 严…
夏炎:古代官员的政治“…
“泰山学者”陈炎:保护…
“泰山学者”陈炎:保护…
最新热门    
 
赵炎:历史上哪位科举考生升官最快

时间:2012-6-24 12:16:22  来源:不详
中国的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始,到满清光绪三十一年结束,前后历经一千三百多年。无数寒门学子为跻身官场,纷纷如过江之卿,一茬接一茬地参与其中,所谓“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一旦得中,则名誉、地位、黄金屋、颜如玉等等,一切皆唾手可得,不再是梦了。
    当然,就待遇而论,同为科举出身,因不同科而导致待遇不同者,亦比比皆是。这就好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科生与理科生的就业存在差异是一样的。唐代科举分为常科与制科,光常科一项,就分了五十余种,其中进士科出身的人,待遇显然比其他科为优。
    比如柳宗元,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用了七年时间,就升为迁礼部员外郎,相当于教育部的副厅级长官;而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中进士,到元和三年,才八年时间,就做了翰林学士[注: 官名。学士始设于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至唐玄宗时,于翰林院之外别建学士院,选有文学的朝官充任翰林学士、入直内廷,批答表疏,应和文章,随时宣召撰拟文字。],负责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们二人都算是比较快的了,就是因为他们都是进士科出身。
    有的时候,那些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或不是考的进士科,但有关系或有特殊贡献的读书人,朝廷往往也会给以“照顾”和奖励。比如,擢进士第,就是其中的一种,等于发给一张进士文凭。这类人因为有了同进士出身,升迁速度也往往较快。
    武则天后期,有个很帅气的小伙子叫崔湜,就是因为攀上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注: 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是唐朝的女性政治家,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同胞妹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的高枝,被擢进士第,短短数年间,就从左补阙的小官爬上中书侍郎、检校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高位,这是非常不多见的。
    有个相反的例子,也值得说一说。那个跟崔湜同时代的张说,弱冠之年(二十岁)参加武后举办的贤良方正策对,取得第一名。所谓“贤良方正”,赵炎以为是指“明经科”,因为考的是时务策与经义,而没有考诗文。也就是说,张说不是进士出身,所以,升官速度慢得惊人,花了十四年,才混到内供奉、知考功贡举事的职务,大约相当于教育部副部长吧。难怪他看见崔湜显达后十分羡慕而无奈:“文与位固可致,其年不可及也!”
    像张说这样的常科“明经”第一名,升迁速度都如此之慢,更别说那些制科里的明法、明算、明字等科出身的考生了,或许熬一辈子也进不了高官行列。不过,郭子仪是个例外,他是武状元出身,也即武举,若在太平盛世里,郭子仪恐怕很难往上爬的。由于中唐发生了安史之乱[注: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郭子仪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这才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
    逮至宋代,科举制大体上仍承唐制,又有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如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及第者除第五甲外,都无需再参加吏部的铨选,可直接授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