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郭立场:本科毕业论文存…
国际策展人侯瀚如:不能…
艺术品市场:诚信缺失重…
浅谈研究者的立场问题—…
单田芳网上开书场:左手…
南澳I号水下考古现场:…
南澳Ⅰ号现场:五期水下…
黄帝故里拜祖现场:黄帝…
黄帝故里拜祖现场:场务…
也谈国学研究的态度立场…
最新热门    
 
郭立场:“状元情结”何时休?

时间:2012-6-29 12:07:02  来源:不详

随着各省区市高考分数的公布,与高考状元相关的炒作相继登场。状元名单、照片都成了新闻媒体追逐的焦点。国内几大门户网站早早辟出了各地的“状元专栏”,心急的网站还预先留下了“本网状元博客”、“状元做客本网”的预告,与之相关的诸如“状元榜中榜”、“状元语录”、“状元宴”等“高考状元秀”更是甚嚣尘上。不出意外的话,紧接着便有状元的访谈出笼,状元成了某某学生营养品、某某学习参考书的代言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是中国“科举时代”对中举者的追捧,是畸形教育的缩影。虽然教育部[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教育事业和语言文字工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共有19个司局组成,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教育部。]要求各地不要再炒作“状元”,民间也有舆论呼吁不要恶炒高考状元,但无法回避[注: 回避通常指司法人员对与本人有特定关系的案件避不承担办理该案的任务,目的是防止徇私舞弊或发生偏见,以利于诉讼的正常进行和对案件的公平、正确处理,也有利于司法人员避开嫌疑。]的事实是,高考状元已经成为消费目标,无论是高校、中学还是商家,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高考状元说到底是应试教育的结果之一,对高考状元的过度解读和追捧,必然导致应试思维不衰反盛。前不久召开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说:“保持第一名要用掉学生太多的精力,状元不能代表什么。”高考只是学习生涯中的一步,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更不是终极的追求目标;一次应试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身价倍增、功成名就,也不代表以后总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所以,追捧者千万不要把高考状元捧“歪”了,状元们更不应该盲目地忘乎所以。

 

    像哈佛、耶鲁、斯坦福这样的名校,绝不缺少成绩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