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
3月8日 徐霞客去世 国际…
亚太非遗国际培训中心在…
中国高校如何与“国际标…
广元为千佛崖戴保护罩 …
中国学术论文如何打好“…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席…
专家研讨中华文明国际传…
齐晓飞:国际道德经论坛…
“方法论与中国俗文化研…
最新热门    
 
国际策展人侯瀚如:不能失去精神与立场的自由

时间:2012-4-26 10:14:04  来源:不详
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知名华裔策展人侯瀚如有十余年的国际策展经历[注: 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 片名 《经历》The Experience/Tajrobeh (1973) 伊朗电影,35毫米,黑白,60分钟。],从1994年芬兰的“走出中心”,1997年的“运动中的城市”,南非“约翰内斯堡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上海[注: 上海市-上海,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上海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双年展,这十余年中[注: 年中niánzhōng 解释 【midyear】 一个历年的中间或中间一段时间 相关词条 年头 年尾 年头 年岁-nianzhong]的绝大部分时间,侯瀚如是没有一个“单位”支付给他固定工资的,侯瀚如说自己是一个自由的、独立的策展人。 
  艺术评论:如何能让艺术家在策展人所界定的主题当中获得更多的自由,或者是艺术家的作品拓展了你的主题?
  侯瀚如:对,当然我觉得艺术家的自由是首先要考虑的,我从来都觉得一个展览如果把艺术家的作品作为一个主题的插图,那是最糟糕的,而实际上你提出的这个所谓概念或者我一般都叫conceptaul framework概念架构,这个东西只是给予艺术家的创作一个定位,但是他本身的概念是相对来说比较独立的东西,我只是把这个相对比较独立的东西放到一个更加广泛的定位里面,然后在这个里面他可以成为一种公共话语,因为和这个定位发生关系同时也令观众可以参与进来,这样的话会形成阅读上的开放性,或者是后现代[注: 时间名词欧美所指的时间跨度为:公元后1936年(1936 AD) - 公元后1968年(1968 AD)[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现今这个时代;我国历史分期上特指1919年五四运动到现今这个时期;有时也指]主义提到的“作者之死”,这种说法、关系我觉得艺术作品的意义并不是很简单的、封闭的、固定的,它仍然是在不断地被阐释当中,所以我们做展览的本身就是把阐释的过程加以更加有意思的强化。
  艺术评论:策展人其实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几年前连策展人的概念都没有,在1997年的时候做策展人和现在做策展人感觉上有什么不一样?
  侯瀚如:从根本上来说我学会了越来越多种的跟更加具体的环境打交道的一些方式,而十几年前,我更强调是自我组织的、即兴的、临时的策略,来把一些作品的独特方面和能量表达出来。但是今天可能有一个很大的改变,就是当代艺术变成了越来越官方化,我的意思不是说变成官方的东西,而是正式化、体制化,就是说做艺术有了套路了。然后接下来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就是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艺术变成了一个正正经经的市场上的一个产品,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去面对这种市场化、体制化的背景,还能够使得艺术它本身超越这样一种限制,而保持它在精神上面、智力上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这就是说现实比十几年前更加具有挑战性,策划人面对的精神上的要求更高。十几年前实际上更自由, 艺术家的创作方式也非常不一样。现在艺术家的素养,比十几年前高很多很多,展览多了很多,博物馆多了很多, 杂志什么的也多了很多,各方面都多了很多。 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第一就是作品的质量普遍在提高,但同时它越来越失去尖锐性,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