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纵横家说服诸侯靠“揣摩…
纵横家说服诸侯靠“揣摩…
《舌尖上的中国:文化名…
《中国科举文化》:举重…
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国学圣贤速读:纵横家与…
郭敬明谈韩寒很淡然:我…
纵横观五行的直观和推理
专家说法:前景不明时的…
乱世情怀:纵横风尚与《…
最新热门    
 
纵横家说服诸侯靠“揣摩” 游说难在知心(1)

时间:2012-7-10 16:52:57  来源:不详
学有所成,就要用之于世,游说诸侯是春秋战国[注: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时期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一种独特方式。孔孟热心救世,也加入到游说者的队伍当中,然而当时各诸侯崇尚霸道,不愿意接受孔孟的仁义之道。苏秦张仪等人“长于权变”,懂得如何“揣摩”君主心理,“皆游说诸侯以显名”。苏秦师事鬼谷子,游说成功后将其游说经验总结成书,这就是流传至今的《鬼谷子》。

鬼谷子与纵横家

春秋战国时期[注: 战国时期(前475年,一说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历史上秦统一中国前属于东周的一段历史时期。]游说成风

游说诸侯难在知心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逐渐失去权力和威信,“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各诸侯国为争夺霸主地位,纷纷招揽才智之士。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当时的人才流动空前活跃,知识分子靠游说君主参与政治成为一种普遍的风气。

然而,游说君主难度极大,不仅要有资金、人脉做依托,还要选对目标,了解游说对象的各方面情况,尤其是心理状况,如稍有闪失便前功尽弃。正如韩非子在《说难》中所说的:“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难也;又非吾辩之难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游说的艰难不是难在以我所知去说服对方;也不是难在能否以善辩的口才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也不是难在能否以纵横捭阖的气势把道理说透彻。所难的是要清楚地了解被游说者的心思,使自己的游说适合他的心意)。”

以孔子的圣明,游说各国诸侯,结果是大失所望,无功而返。孟子游说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随后他又到了梁国,梁惠王也不听取他那一套理论,认为他的思想大而无当,于事无补。孔孟之所以游说失败,是他们的仁义学说“不合时宜”,无法引起各国君主的兴趣。司马迁说:“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即使是最终获得成功的游说者,也曾经历过多次失败。如商鞅游说秦孝公时,第一次用五帝之道游说,秦孝公边听边打瞌睡,一点也听不进去;第二次用三王之道游说,秦孝公的表现比上次略好一点,但还是不能让他满意;第三次用春秋五霸[注: 简介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春秋五霸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之道游说,秦孝公对他的言论有所肯定,但还没有充分听取;直到第四次以强国之术游说,秦孝公才完全满意,“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苏秦初出道时,选择秦惠王作为游说对象,结果碰了一鼻子灰,“黑貉之裘弊,黄金百金尽”,回到家乡时“形容枯槁,面目犁黑”,家人对他不理不睬,“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