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善本掌故:文美斋百华诗…
《舌尖上的中国:文化名…
“娲皇遗骨”真相:文物…
春季拍卖:文化价值受追…
宋皓琨:文学研究会与古…
纪念《讲话》70周年:文…
第八届文博会:文化与科…
尼山声音:文明对话消除…
诺奖得主略萨新作引争议…
王蒙:文化瑰宝与文化泡…
最新热门    
 
宗波: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安全

时间:2012-7-27 12:05:53  来源:不详
、礼部为后行。]的动力。但是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在全球化背景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我国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同时,来自西方国家[注: 西方国家 人们常说的东西方国家划分有三个标准: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政治体制。若只考虑地理位置,英法美等处于西半球的国家可称为西方国家;若从文化背景上讲,]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影响并改变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可以说,我国的文化安全正面临着文化遗产领域带来的危机和挑战。

 

近些年,有关文化遗产被破坏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有的地方为了房地产开发,将大量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建筑拆除,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还有的地方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放任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一些地方政府对于文化遗产的态度其实更多是着眼于经济回报,而缺乏大局观和文化安全意识。

 

除了在思想意识上轻视文化遗产而造成遗产的消亡,近几年,不少文化遗产还由于被过度“重视”而造成了不可修复的毁坏和损失。随着近些年媒体的宣传以及学者的呼吁,文化遗产的概念渐渐走入地方,一些地方政府看到了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意识到了文化遗产的珍贵,并相继将开发的目光聚焦文化遗产。一些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改造包装,成了热门旅游景点,一些传统的手工艺、表演等也成了当地政府揽财的手段。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原本应该被重点保护的文化遗产被开放成商业旅游景点,成为“游客的天堂”,一条条商业风情街吞噬了原本原生态的文化遗产,给遗产保护带来了不可修复的损失。文化遗产内在的文化精髓在这场大规模的开发潮中被严重损坏,文化的独特性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被一一同化。

 

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势更不容乐观。根据联合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