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传统知识分子为何总参与…
改写瓷器传统认知 德清…
对话刘震云:许多作家假…
白燕升爱戏曲也爱周杰伦…
经历了坎坷铸造了辉煌,…
叩问古代文论的当代性:…
利玛窦曾盛赞中国科举制…
礼不下庶人? 乡野百姓更…
文化笔记:知识人印象
传统之“乐”与人生“幸…
最新热门    
 
传统知识分子为何总参与政治 因不能摆脱弃妇角色(1)

时间:2012-8-10 12:04:12  来源:不详

潮起潮又落,逝者如斯夫。用“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来形容四位教育家,一点都不过分,从他们留下的精神资源中,或许可以回答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行到水穷处”这一辑,讲的是陈寅恪和他的弟子们,触及一段沉重的历史。“行到水穷处”是陈寅恪和以周一良为代表的弟子所面临的历史困境。遗世而独立的陈寅恪,自然没有坐看云起的闲适,1949年之后,在政治运动频起之时,他冷眼旁观,且做神州袖手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终生信念,不为时事和流风所移易。陈寅恪坚守气节,用生命来捍卫一代学人的尊严。陈寅恪最得意的三个弟子,周一良、汪篯、金应熙,无一例外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树立了马克思[注: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早期在中国被译为麦喀士,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主义的史学观。“从我之说即是我的学生,否则即不是。”陈寅恪与三个弟子的思想冲突,显然超越了个人恩怨,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周一良成为驯服的工具,噩梦长达三十年,醒来之后慨叹“毕竟是书生”。

陈寅恪的弟子中,既有被他逐出师门的汪篯、周一良、金应熙,也有“风义平生师友间”的刘节和蒋天枢。如果说蒋天枢是陈寅恪的托命之人,刘节则是陈寅恪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坚守者。

“出入风波里”这一辑,关注学者在政治和学术之间的艰难选择,探讨学者从政的悲剧。在历史分岔的道路上,胡适与吴晗,李济与尹达,分道扬镳。在历史的激流中,当学术成为政治的工具,学者的独立性也就如一叶扁舟,难以找到可以停泊的彼岸。顾颉刚身处批判胡适运动的中心,他的浮沉,他的彷徨,内心的煎熬,精神的迷惑,思想的反复,可见与老师决裂的艰难。

一个世纪的风云激荡,一个世纪的历史沧桑巨变,以匡正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从政者,多被政治磨去了棱角。

曾在清华大学历史系求学的赵俪生,后来成为历史学家[注: 历史学家古希腊三大史学家是: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详细介绍: 希罗多德他是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他被人们尊称为“历史之父”。],在“反右”中也被打为“右派”。为什么中国的知识分子老是被吸引到政治中去呢?赵俪生在回答美国学者舒衡哲的提问时,写下这样一首诗:

死亦无别语,愿葬君家土。

倘化断肠花,犹得生君家。

赵俪生说:“他们不能摆脱做弃妇的角色。无论他们怎样被遗忘,怎样被弃逐,怎样被虐待,他们都对君主怀有忠贞之心,都要死在君主附近。”赵俪生可谓一语道出了文人学者何以成为权杖下的奴仆。“愿葬君家土”,这是从封建社会[注: 封建社会是分封制定义的一种社会制度。这种制度下,国王向各类封建领主授予采邑,而封建领主向国王效忠,从而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国家治理结构。]一直延续至今的20世纪知识分子的集体无意识。如果文人学者保持住独立的人格,骄横的权杖并不能凌驾于全社会之上。另一方面,20世纪历史以激进的方式书写,没有为文人学者保持独立性带来制度性保障。

“曲终人不见”这一辑,探讨被动卷入政治运动中的学者和文人,从师生关系的变化来观察社会变迁。1949年之后,一系列[注: 一系列 拼音: 解释: 1.犹言一连串。-yixilie]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