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西藏古格城堡遗址洞窟发…
8月9日 维新派创办《时…
优秀历史建筑挂牌保护效…
优秀历史建筑挂牌保护效…
历史上十大隐蔽很好的伪…
襄阳建“射雕情侣”雕像…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林萧:擅拆历史建筑罚5…
海瑞真的是好官吗? 反思…
海瑞真的是好官吗? 反思…
最新热门    
 
历史观决定价值观——从《汉武帝的三张面孔》说起

时间:2012-8-21 20:10:35  来源:不详

好的史学成果也可以属于大众

 

    曾与北京的一位知名学者共进晚餐,席间,他发了一段宏论,说好的史学成果都是看不懂的,王国维[注: 王国维(1877~1927),中国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字伯隅,又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901年秋赴日留学。]你看得懂吗?陈寅恪你看得懂吗?只有这样的成果才能够传下去,才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世。且不说这番议论中他的自许(这点我充分敬重),王国维与陈寅恪的史学成果确能传下去,一般非专业读者也的确看不懂,但由此认定好的史学成果只能属于精英,而不能走向大众,窃以为还值得斟酌。我认为,史学研究,实际上可以分成两个层面。第一层面,确实要有史学前沿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史学才能不断地发展提高。这些史学前沿的研究成果,体现的是史学的学术价值。王国维、陈寅恪的许多成果在当时就属于这一层面;当下史学界包括那位学者在内的不少史家也在从事这类研究。但现在图书市场上有很多的所谓学术著作,实际上硬是在把东西写得让人家看不懂,而并不是他们的成果高明得让人家看不懂,鱼目混珠,两者之间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第二个层面,史学工作者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要让你自己的好东西,或者史学界的好东西,转化为能让最广大民众所接受的形式。否则的话,好的史学成果就只是象牙塔里面的东西,也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实现它的社会价值。好的史学家[注: 历史学家古希腊三大史学家是: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详细介绍: 希罗多德他是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他被人们尊称为“历史之父”。],像吕思勉先生、顾颉刚先生,都有一流的史学前沿成果,有些成果确是一般人看不大懂的;但他们也有把自己的学术成果转化为大众的读物,像吕思勉有《三国史话》,顾颉刚有《中国史学入门》等等。哪怕你是史学门外汉,去读顾颉刚的《中国史学入门》,就能够跨进这座大门。普及历史,这是史学工作者一种社会担当。当然,我们不要求每个史学工作者都能够把这两方面双肩挑,你能挑一肩也很好;但你也不要因为前者而否定后者。这个态度才是应有的正确态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