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深度关注:评职称,评什…
透视中国儿歌荒(2)
透视中国儿歌荒(1)
李思辉:“评委开房收钱…
透视末代皇帝溥仪的遗嘱…
透视末代皇帝溥仪的遗嘱…
杭师大改革人才评价体系…
从传统文化角度透视中小…
透视中国传统价值观:一…
中小学教师可评正高级职…
最新热门    
 
透视职称评审制度系列报道①:论文之殇

时间:2012-8-29 12:04:18  来源:不详
[注: 不论何种文化,技术都是异曲同工的词汇。它可以指物质,如机器、硬件或器皿,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广的架构,如系统、组织方法和技巧。]再好也不行!”

 

    “最不可思议的是,这种做法中隐含着一种奇怪的逻辑,就是把期刊社的编辑当成了评判学业和学术水准的权威。”周国平表示。

 

    吴梓同认为,即便强调所谓“论文引用率”,也不是能天然成为衡量学术水平的标准,因为同样存在造假的事实。做学术到底为了什么?仅仅为了发文章吗?如果说过去我们论文发表数量不多,这个政策有一个引领作用。但在今天,当论文泛滥的时候,这个宽泛的指标系统究竟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

 

    “应当说,加入论文因素,是对过去不规范的职称评审的一个修正。起码,有了一个客观依据。但这依然改变不了现在职称评审中以行政为主导的现状,它仍非一个专业的学术管理体制。只看数量,在哪儿发表,而对论文的真实性和学术性则没有了专业水平的鉴定。”储朝晖说。

 

认“人”?认“钱”?认“文”?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