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收藏栏目砸赝品争议未息…
质疑《天下收藏》专家曾…
当代陶瓷有收藏价值吗?…
王刚谈《天下收藏》内幕…
王刚谈《天下收藏》内幕…
王刚谈《天下收藏》内幕…
藏家收藏上万件民俗用品…
唐燕明:略谈百年中小学…
北京收藏市场漏雨损坏千…
紫砂藏家王鹏的收藏经:…
最新热门    
 
收藏栏目砸赝品争议未息 谁来鉴定鉴宝专家?(2)

时间:2012-8-29 12:04:31  来源:不详
另一方面,民间收藏往往不被重视,藏品匆匆被“毙”掉的现象比比皆是。记者有位来自贵州的藏家朋友,一次他去找北大的一位教授鉴定,有两件瓷器,其中一件瓷碗还上过一档鉴宝类节目,当时估价1000多万元,但这次鉴定,专家手都没上,看了一下就说是假的,并告诉他:“现在很难捡漏的,我都捡不着,你怎么可能捡到? ! ”某些专家的不负责任,极大地伤害了民间收藏爱好者的感情和民间收藏活动的热情,这种局面的形成自然与我国尚未建立切实可行的文物鉴定资格管理制度不无关系——谁具备文物鉴定的资格,谁又能够对文物鉴定活动、人员进行监督,而这也导致文物收藏市场中造假贩假的现状愈演愈烈。

砸,是收视率的保证?

“要问我为什么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对待赝品,简言之,就是恨啊!恨那些造假、贩假者,同情进而警醒那些上当受骗的藏友们。 ”接受采访时王刚曾经这样回答记者的提问,代表了不少“打眼”者的心声,相信这也是《天下收藏》栏目设置砸宝环节最原始的动议。

该栏目自2007年初开办以来,凭借“去伪存真”的收藏理念,通过专家、观众、持宝人三方辨宝、辩宝、估宝,赢得了不少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尤其是独一无二的砸宝环节功不可没,加上主持人出其不意的挥锤和幽默风趣的表达,绝对是其区别于同类题材节目的杀手锏。最近,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行民间宝物征集暨免费鉴定活动时许下承诺:藏品入围将有机会参与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拍卖会或选择登上《天下收藏》栏目的舞台。可见,该栏目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 《天下收藏》栏目制片人韩勇近期也一再表示,一些反对的声音不会影响该栏目改变挥锤的方式,对于赝品以后还会继续砸下去。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建珍参加过几次《天下收藏》栏目的策划会。她说,砸宝是担任该节目总策划的王刚颇为引以为豪的一个环节。可以说,这个环节很大程度上是围绕节目收视率而设计的,同时也在节目开播的几年中为了不断提高收视状况而一改再改。据了解, 2007年的模式是将3件“宝贝”的砸宝环节都放在节目最后,这样一来节目的总收视是不低,但是另一种按分钟计算的收视率则明显不平均。“观众最大的兴奋点无非是‘到底砸不砸’ ,而由于这个兴奋点过于集中,前面的节目也就变得可有可无,甚至有人会到节目最后再拨回来。因此,栏目组又将3件‘宝贝’的砸宝环节分别进行,以期达到更好的收视效果。 ”她说。

应该说,砸宝环节很好地契合了观众的心理,即便是没有收藏爱好的观众,都能够被这个悬念所吸引,但如果没有很好地铺垫,再好的收视率也不会长久。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观众并不是专家,能够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