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打一场汉语保卫战?(1…
少有的一场文学创作“答…
评襄阳建郭靖黄蓉雕像:…
一场校庆,打破四个常规…
悠悠万事唯此唯大:一场…
离婚的成本太高了 齐桓…
齐桓公休妻引发一场莫名…
老子文化节:一场中华传…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是…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是…
最新热门    
 
打一场汉语保卫战?(2)

时间:2012-9-1 11:40:27  来源:不详
屡照搬英语,看上去有道理,好像不平等,实际上忽略了一些基本的历史事实。那就是近代以来,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文化[注: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外国文化的吸收比较自觉,比西方接受中国文化的程度要高得多。”其实打开胸襟放眼看去,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外来词,只是因语言类型的不同形成天然的“亲疏远近”,例如英语大量借用法语词,日文片假名大量借用汉字,而不少日文片假名汉字又被中文所借用回去,变成了新的中文词,如“料理”、“冠军”、“民主”、“科学”等。

另一点,字母词的使用实际上也符合了人们的语言生活越来越“经济化”的倾向。就像“高级中学”早已被我们简化为“高中”一样,能用“CT”指代的事物,不一定非要每次都说成“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在华的留学生都知[注: 都知是宋代宦官官名。-douzhi]道“HSK”指的是汉语水平考试,反过来从事[注: 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congshi]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国人在日常交流时也用“HSK”而不是它的中文名。考察语言交流的性质时尤其要注意具体的语境。

在这场争论中,李明洁也看到两个有益的方面。一是人们对汉语文化安全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尊敬的;其次,外来词的“进口量”增大正是一个国家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一种表征,而越来越多的人们感受到了这一点。“法国[注: 法国(La France),全称为法兰西共和国,现在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摩纳哥、安道尔和西班牙接壤,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隔海相望。]社会学家塔尔德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对立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李明洁说,这次争论包含着人们对于外来词成为语言事实的关注,包含着特别可贵的全社会对于语言文化的重视,“否则吵不起来”。(吴越)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