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陈平原:训练、才情与舞…
曾培炎:敏慧好学、才华…
德治为先:中西文明视野…
最新热门    
 
德、才、色兼具的古代文学美女形象

时间:2012-9-9 20:58:40  来源:不详
自我。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则彻底剥夺了女性的话语权。将她们的社会属性完全泯灭,只是保留着她们繁衍后代的自然属性。明人陈继儒曾对“女子无才便是德”做过如下解释:
  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他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
  这可谓是男性想法的最真实最直接的表达。“男权社会深恐‘才可妨德’,于是在表面上鼓吹和褒奖‘妇德’,其实是以德防才,从而防范女性力量的崛起,最终导致对女性智力的扼杀”。④
  没有话语权的女性,每天都生活在闺阁之中,只知道“姹紫嫣红开遍”,却没有这一切“都付与断井颓垣”的觉醒。她们思想狭隘,性情呆板,与男性少有精神共鸣与交流。而恰恰大多数文人墨客都是寂寞清高的不遇之士,只有有灵性的才女才能理解他们无处施才的痛苦。可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又时时提醒着男性对女性的防范意识,他们不希望出现像武则天[注: 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汉族。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民间起义,曾出现一个女皇帝陈硕真),]这样“才可妨德”的女性。所以,他们所希冀的女性之才,是以他们的需要为出发点的。如能偶尔附和男性吟咏风月,抑或伤春悲秋,也无关紧要。况且由于以往中国女性生活圈子狭窄,对女性而言的“才”,多限于吟咏诗词歌赋的“文才”。所以,只要女性的才气不会威胁男性的地位与优势,甚至还可以帮助他们,那么,他们还是很“宽容”的,是准许女性在才不妨德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她们的潜能的。如花蕊夫人、长孙皇后一类,以才貌双全而得宠,擅于诗词,是当之无愧的才女。她们对自己所属的男人忠心耿耿,关怀备至,她们非但没有以才妨德,反而是以诗才取悦男人,以智慧协助男性。这样的女性就是男性心目中理想女人。但这样才德相容恰到好处的女子毕竟少之又少,所以文学就成了他们表达希求的主要途径,一系列以“才不妨德”为标准的美女形象就诞生了。就连为女子立传的曹雪芹[注: 曹雪芹(1724—1764年2月1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河北省丰润县。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中国清代著名作家,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也依然摆脱不了男权社会主流文化下对女性“才不妨德”的欣赏。这可以从他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美女形象的主观态度与倾向上见出端倪。
  钗黛二人,容貌与才气都相与匹敌,难分伯仲。先说外貌,黛玉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第三回)而宝钗则是“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簪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绵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红楼梦》第八回)。从这两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纤体柔弱的病态美还是温润雅善的丰腴美,作者对其都是持欣赏的包容态度的。再说才气,钗黛都是出身名门,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闺塾教育,她们的才气是难分轩轾的。每次作诗作词,黛玉总以“潇湘体”的别致精雅而获誉,宝钗亦以“蘅芜体”的含蓄浑厚称善。对于不同美学风格的作品,作者采取了兼容并包的的态度。
  显而易见,我们在钗黛的外貌与才气上看不出作者明显的主观倾向,然而,如果我们加之以德的比较,那么,宝钗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就比不上林黛玉了。因为黛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