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张健:行动知识分子冯骥…
冯骥才:为乡野天才立像…
冯骥才:传统村落价值堪…
每年消失9万个自然村落…
冯骥才:艺术家应面对时…
冯骥才称民族价值观不能…
冯骥才建议“申遗”改“…
冯骥才:文化产业不能唯…
冯骥才:梁林故居维修性…
冯骥才谈敦煌文化抢救:…
最新热门    
 
冯骥才:目标是文化自觉 知识分子应是文化先觉者

时间:2012-9-18 12:06:23  来源:不详
第一次走进这座外形很现代的学院,立刻被无处不在的传统文化气息笼罩了。院子里,一座古门楼,一个石雕,一块长江纤夫石,无言地彰显了学院所追求的历史与人文的内涵,并与这座现代建筑形成时代性的对比。就连电梯其实也是一件别出心裁的雕刻作品——“诗之门”。左边刻的是英文的《奥德塞》,右边是中文的唐诗,寓意打开门,就进入了人类的文明。而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还是它的博物馆。
  学院“博物馆化”是冯骥才的追求。他认为大学应有一个功能——文化保存。他的想法是,把知识保存在图书馆,信息保存在数据库,实物保存在博物馆。他说:“在博物馆里,感受比看更重要。”所以,他对展览的细节十分在意,从整体色调到每条说明文字,都亲自动手。“我把做博物馆当成一种创作,也作为一种享受。直到今天,还有一些美妙的博物馆计划。”
  学院现有7个博物馆,每一个都不大,却都很精致,剪纸、年画、雕塑、蓝印花布、木活字印刷、民间画工等,包罗了诸多民间文化种类。记者最爱的莫过于[注: 解词 【词语】:莫过于【注音】:mò guò yú【释义】:1. 没有超过…的。如: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奉献。 相关条目 桑榆暖 甜津津 亦都护 托尼贾 苦草属-moguoyu]“跳龙门乡土艺术博物馆”了。民间传说鲤鱼跳过龙门便化龙升天。在这里,冯骥才把民间文化的精华搬进博物馆,正如他所说,“把民间文化摆到庙堂里”,就是想让大地灿烂的草根文化登堂入室,化鱼成龙。
  他说,促使自己到大学工作的最重要原因是,当今社会真正的文化学者匮乏,大学急需造就新人。
  “目前能够在非遗保护一线独当一面的学者,几乎全是60岁以上,急需后备力量。”他认为学生最需要的,一是视野,二是责任,三是能力。他也清楚地知道,一个人到了青年时,你不可能改变他,只能影响他。所以他尽量用学院的一切——硬件、软件、思想、方法去影响学生,把学生的未来与时代的需要连接起来。“我最希望的是他们能够走在时代的前沿,有思想也有能力,关切时代不空谈,有‘天降大任’于我之感。”从课堂讲授到田野调查,甚至连学院里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都是要让学生们浸润其中,感受其魅力。“有个现代文学的博士[注: 博士是教育机构授予的最高一级学位。如某科系哲学博士(PhD),理学博士(DSc/ScD),文学博士(DLitt),教育博士(EdD)。]生也转到文化遗产了。”话语间脸上闪过一丝笑意。
  另一方面,在中国,且不说省市县级的非遗项目,仅现有的1300余项国家级非遗,绝大多数缺乏学术支撑,在它们后面的大多只有政府管理部门或开发商。这很容易造成所谓“保护性破坏”,即为了经济利益而篡改非遗本体。而在日本、韩国,他们的每一项非遗都有专门的人在研究,换言之,每项非遗后面都有专家学者在支撑。“当务之急,是尽快培养有责任感、有事业心的年轻队伍,让非遗保护得到学术的支撑。”他说。
  “四驾马车全是为了一驾车”
  话题回到正在展出的“四驾马车——冯骥才的绘画、文学、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展上。
  “这是我对自己70年人生的一种梳理。”冯骥才思索了一下,“70年里能做和所做的事太多太多。我只是拣了我最倾心、最重要的四个方面。”
  直视记者的眼睛,他认真地说:“告诉你,这话我没对别人说过,其实四驾马车全是为了一驾车。”不用说,这驾车就是文化遗产保护。
  “四驾马车”展览中有一幅作品,是冯骥才在开展前一天连夜创作的。那一夜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