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李国文:文人风骨
杨海文:庖丁如何解牛?
杨海文:另一种“杨墨之…
杨海文:父亲杀了人,儿…
邢文:浙大藏简辨伪(下…
邢文:浙大藏简辨伪(上…
杨海文:唐宋戏里的“三…
宋木文:胡乔木与《汉语…
走近大家·沈昌文:“三…
徐志摩与沈从文:文人友…
最新热门    
 
杨海文:孟子与“初唐四杰”

时间:2012-9-22 0:09:41  来源:不详
注: 东晋,中国朝代名(316年-420年),乃西晋司马氏政权的延续。因少数民族内迁,建都洛阳的晋朝(西晋)亡国,琅琊王司马睿在群臣拥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晋元帝,史称东晋。]袁宏(328—376)的《三国名臣颂》有言:“故有道无时,孟子所以咨嗟;有时无君,贾生所以垂泣。”(《晋书》卷92)王勃化用袁宏此语,既是自身心迹的写照,更揭示了儒者的政治抱负与现实际遇两者间永恒的困境。凡是儒者,谁不被“有道无时”或者“有时无君”这些困境所包裹?一旦被包裹,就会从立功自觉地退到立言,进而把立言与立德紧密联系起来。《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就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明于此,王勃可谓唐代的孟子,孟子可谓战国的王勃!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杨炯(650—693后)与王勃同龄,曾为王勃的诗文集作序。王勃乃隋末大儒王通(584—617)之孙,所以,杨炯的《王勃集序》写道:

 

    祖父通,隋秀才高第,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读。大业[注: 皋陶-皋陶,东夷族首领,偃姓,虞夏时人(约公元前21世纪),生于曲阜,上古时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律家,又名皋繇、咎繇、咎陶、大业,与尧、舜、禹并列为上古四圣。]末,退讲艺于龙门。其卒也,门人谥之曰文中子。闻风睹奥,起予道惟,摧摩三古,开阐八风。始摈落于邹、韩,终激扬于荀、孟。

 

    《中说》(又名《文中子》)仅有《立命篇》提到孟子:“董常闻之,谓贾琼曰:‘孔孟云亡,夫子之道行,则所谓绥之斯来,动之斯和乎?孰云淳朴不可归哉?’”董常(生卒年不详)虽是王通的得意弟子,但王通与孟子究竟有何关联,却是思想史上的一大疑团。杨炯这里给出了解释:“始摈落于邹、韩,终激扬于荀、孟。”王通先是排斥弃绝于邹衍、韩非的理论,最终激动振奋于荀子、孟子的学说。这类解释影响了唐末的皮日休[注: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尝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约834—约883?),《皮子文薮》卷4《文中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