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邢文:浙大藏简辨伪(下…
邢文:浙大藏简辨伪(上…
杨海文:唐宋戏里的“三…
宋木文:胡乔木与《汉语…
走近大家·沈昌文:“三…
徐志摩与沈从文:文人友…
宋木文:胡乔木与《汉译…
李国文:桃花潭水汪伦情
郑文:穷县教育免费令谁…
周立文:孔乙己们的盛宴
最新热门    
 
杨海文:父亲杀了人,儿子怎么办?——读《孟子》一书

时间:2012-6-16 12:16:36  来源:不详

读《孟子[注: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主要代表之一。]》,我们知道“司徒[注: 司徒姓-司徒一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据《帝王世纪》记载:“舜为尧司徒,支孙氏焉。”舜曾为尧时的司徒官,负责管理民众、土地及教化等事情,职位相当于宰相。]”这个职位是管道德教化的,契相传为殷代的祖先,就曾经担任过这一职务,其工作职责是“教以人伦”(5·4);“士师”这个职位是管政法惩治的,蚳鼃在辞去灵丘县长之后就担任过这一职务,其工作职责是“可以言也”、“可以杀之”,向上要完成向国君进言的差事,对下执掌着生杀予夺的大权(4·5、4·8)。社会要从“治理”达到“善治”,不能不讲究规矩。在孟子看来,这个规矩就是既要“以礼治国”,也要“以法治国”。形象地说,治理一个国家既需要“牧师”,也少不了“刽子手”;既要有人时时刻刻唱“红脸”,也少不得有人在迫不得已的情形下出来唱“白脸”。

 

    最足以概括孟子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礼法观的,想必还是《离娄上》首章所说的“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7·1)。在语法上,这句格言当然是“古代时态”的,而不是“现代时态”。所以,过去从1998年5月14日的《羊城晚报》看到微音先生的《街谈巷议》栏目说孟子讲过“法制者,道德之显。道德者,法制之隐”一语,我只好会心一笑。虽然孟子的礼法观要显豁的正是这种理念,但古代的孟子能够讲出如此现代的话语吗?当代孟子思想传播史中的这个掌故,同时也在警醒着我们这群以学术为志业的读书人:在阐释古人思想时,你千万要记住,对于引号之外的东西——你尚且可以“自由主义”地天马行空,但对于引号之内的东西——你必须“教条主义”地照本宣科!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