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邢文:浙大藏简辨伪(下…
邢文:浙大藏简辨伪(上…
杨海文:唐宋戏里的“三…
宋木文:胡乔木与《汉语…
走近大家·沈昌文:“三…
徐志摩与沈从文:文人友…
宋木文:胡乔木与《汉译…
李国文:桃花潭水汪伦情
郑文:穷县教育免费令谁…
周立文:孔乙己们的盛宴
最新热门    
 
杨海文:父亲杀了人,儿子怎么办?——读《孟子》一书

时间:2012-6-16 12:16:36  来源:不详
nbsp;   《万章上》还引用过《尚书[注: 《尚书》-《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上古皇室档案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室文献。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逸篇的一段话:“祗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9·4)“允若”与“厎豫”的意思差不多:舜用自己持之不懈的事亲之道,终于唤醒了瞽瞍内心深处被遮蔽了很久的父子亲情。明明瞽瞍已经变好了,可孟子和桃应为什么还要虚拟瞽瞍杀人、儿子救父这个故事呢?“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訢然,乐而忘天下”,似乎还得需要我们细细地品味。

 

    这个海滨在哪里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9·4)皋陶会追捕到这里来吗?不必这样问了,因为舜和他的父亲已经在此“终身訢然,乐而忘天下”。孟子的意思相当明白:这个海滨没有法律来追究舜与瞽瞍父子,甚至根本就不存在法律这个东西,有的只是血浓于水的伦理亲情,有的只是干干净净的快乐与幸福,有的只是天生而来的性善与良知。中国古代社会有没有独立于法律之外的道德?如果有,我想,那它一定存在于孟子在思辨中为舜和他的父亲瞽瞍所创造的这个海滨上。

 

    借助地图上找不到的这个海滨,与其说是舜,毋宁说是孟子本人,在“礼坏乐崩”的历史语境中,重新高举了孔子“无讼”的旗帜。“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颜渊》第13章)孔子审理诉讼同别人差不多,但一定要使诉讼的事件完全消灭才好。据说海牙国际法院树有孔子的塑像,可见孔子不失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官。儒家凭什么来促成“无讼”呢?礼比法更重要,法律迟早会消亡,至少有人期待社会尽快拥有一个没有诉讼的氛围,道德则是永恒的,——我相信,这正是传统儒家写在自己的礼法观上最后的结论,其中当然也包括孟子。

 

    今天,孟子提炼的那句格言仿佛已经成了“世界性知识”,而他虚构的那个故事不过是“地方性知识”而已。说句心里话,我现在更欣赏的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格言”,而是波澜起伏的“故事”。我觉得,“父亲杀了人,儿子怎么办”绝对不是用现代法律来解决就能够让你心安理得的,但古人“窃负而逃”(注意,现实中绝对不能这样)至少能够使你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人生有时真的太痛苦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