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邢文:浙大藏简辨伪(下…
邢文:浙大藏简辨伪(上…
杨海文:唐宋戏里的“三…
宋木文:胡乔木与《汉语…
走近大家·沈昌文:“三…
徐志摩与沈从文:文人友…
宋木文:胡乔木与《汉译…
李国文:桃花潭水汪伦情
郑文:穷县教育免费令谁…
周立文:孔乙己们的盛宴
最新热门    
 
杨海文:父亲杀了人,儿子怎么办?——读《孟子》一书

时间:2012-6-16 12:16:36  来源:不详
出身数月遭逢戾太子巫蛊之祸,被关押于狱中,因建尉监邴吉的保护,得免于难,流落民间。]地节[注: 地骨皮-清虚热中药,主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痈肿、恶疮。-digupi]四年(公元前[注: 公元前的来历国际上以耶稣基督诞生为起点,在耶稣基督诞生之前叫公元前,耶稣基督诞生开始为公元。【公元】欧美诸国以耶稣基督诞生之年为纪元之始,世界各国多有采用者,故称为「公元」。]106年),皇帝[注: 古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在中国,皇帝最早是皇、帝的合称。“皇者,大也,言其煌煌盛美。帝者,德象天地,言其能行天道,举措审谛。]诏曰:“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祸患,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汉书[注: 《汉书》-《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传”为“传”,改“本纪”为“纪”,无“世家”。]·宣帝纪》)圣旨好比法律,甚至高于法律,从此“亲属容隐”更是演绎成为古代中国的“大传统”。

 

    当孟子虚构舜“窃负而逃”这个故事的时候,不妨说,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法观正处在一部分道德规则法律化、一部分法律规则道德化的“转型时期”。而且,这个“转型时期”置身其间的是“礼坏乐崩”的时代大背景。不难设想,即使孟子于礼、于法都是“内在观点”的坚持者,但他本质上则是一个“礼治主义”者。因此,孟子主张舜将犯了杀人罪的父亲“窃负而逃”,主要还是为了赋予“亲属容隐”以伦理上的正当性,目的是要在自己的实践伦理学中把道德理想主义进行到底。从这个角度看,刘清平教授在备受争议的《美德还是腐败?——析〈孟子〉中有关舜的两个案例》(原载《哲学研究》2002年第2期)一文里认为舜“徇情枉法”,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跟法律“以理晓人”相比,道德是“以情动人”的。通读一部《孟子》,你会强烈地感到,孟子以为伦理亲情在父子之间体现得最为集中,而父子亲情最感人的例证是舜对瞽瞍一如既往的孝道。所谓“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12·2),说的其实不是尧,而是舜。也正因为瞽瞍是一个太不可理喻的父亲,注定了舜要讨得他的欢心不是轻而易举的。孟子为此花了很多的笔墨,但最画龙点睛的是舜在瞽瞍杀了人之后的所作所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