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马亮宽:皆为神州惜大儒…
民国第一神童1岁识字4岁…
民国第一神童1岁识字4岁…
民国第一神童1岁识字4岁…
1941—1943,坚忍岁月中…
84岁国学大家唯一传记出…
北京大学原校长胡适在北…
从跨文化交流学的语言交…
百年来中国服饰流变之三…
《美国的中国形象(193…
最新热门    
 
94岁剪纸艺术家坚持剪纸90年 遗憾未找到传人

时间:2012-10-9 12:02:15  来源:不详
的研究,并发明了套料取材法。后又研究成功玉器薄胎压金银丝嵌宝石技艺,人称“金镶玉”,是我国玉器工艺史上的创举。]等大批著名民间艺人,同在研究所的牙雕艺人郑希成称,“各行业艺人之间‘横向’交流,促进了国内民间工艺的发展,也对丛琳剪纸产生了深刻影响。”
  1954年,丛琳的第一部著作《丛琳窗花集》,书中只收录了她26篇代表作品。
  该书一度成为艺术学校的剪纸工艺教材。这本发行量仅为2200册的小集子现在已经绝版,当年售价仅为5角,现在在市场上被炒到300多元。
  在孙静萍看来,母亲对剪纸的热爱与父亲的支持分不开,“父亲生前是北京市东城[注: 东城区-东城区位于北京市城区东部,历史悠久,辽金时期已出现村落,金代为中都东北部,元代位于大都东半部。明代永乐十九年(1421年)定都北京,东城为15个坊。]区文化文物局局长,他对民间艺术很重视。离休后,就一直想把母亲的剪纸全面整理出书。但由于父亲突然离去,他生前这个遗愿只有我们留下的人来完成。”
  自2009年春季起,孙静萍便开始整理母亲的剪纸作品,于今年6月完成了最后一次校对。孙静萍介绍,这本剪纸合集基本按照时间顺序编排,收录了丛琳自1922年一直到退休后的近200多篇作品。
  出书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可母亲的遗憾却再难弥补。“在以前,民间艺人都会把手艺传给子女,但我那会儿只想考大学,没心思学剪纸,所以没有继承下来。”孙静萍说,之后,丛琳也曾试着带过两个徒弟,但最终还是没能如愿。丛琳觉得,凡事不能勉强,此后也没再收徒。
  书出来后,孙静萍把书拿给丛琳看,她用长了老年斑的手不断地抚摸着书皮,慢慢地说:“能留个念想也好。”
  从小极具天赋 作品远销海外
  1918年,丛琳出生在山东胶州湾——中国民间剪纸的发祥地之一。“那个年代的农村姑娘几乎都会剪窗花。丛琳从小就喜欢剪纸。在刚刚拿得动剪刀时,就捡起嫂子、姐姐剪纸剪下来的边角纸剪了起来。4岁时,丛琳就显示出了剪纸的天赋,一开始只能剪些小猫、小狗、小蝴蝶,剪得碎纸满地都是。母亲吓唬我要剪掉我的手指头,吓得我不敢再剪,但很快又忍不住剪起来。”丛琳笑着说,母亲也看出了她的心思,特意为她买来红纸和剪刀。
  那个时候,她剪的小牡丹花,尽管绒毛参差不齐,叶子的处理也略显生硬,但是窗花整体上线条很流畅,花朵之间有实有虚,非常具有层次感。有人惊叹,出自4岁稚童之手,实在难得。到十二三岁,她已经能剪比较细致的大窗花。
  “母亲只在小学时学过美术课,没有进行过专业性的学习,所有关于剪纸的心得都是靠平时无数次的剪裁中悟出来的。”孙静萍说,由于热爱窗花剪纸,母亲接受传统窗花剪纸的优点,吸收了民间绘画和中国画的技巧,不断提高艺术水平,不断地研究如何把一幅画剪成一幅美丽的好作品,“她的剪纸工具就是一把自制的小剪刀,但一把小小剪刀,在一张张红纸上剪裁出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
  上世纪40年代,丛琳在烟台市结婚生子,随夫来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加入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专门从事[注: 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congshi]剪纸的样品创作和研究工作。
  1955年,丛琳剪纸作品随周恩来[注: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