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诺奖评委马悦然:特朗斯…
马悦然夫人澄清文化干部…
马悦然:恨不能翻译所有…
马悦然:没有安排和莫言…
马悦然:每年颁发诺奖争…
评委马悦然谈莫言获奖:…
裴毅然:民国初年文化人…
谷生然:儒学信仰的当代…
张悟本和马悦凌何以“前…
李默然:不接受话剧恶搞…
最新热门    
 
马悦然:每次翻译中文作品,作家就被传将获诺奖

时间:2012-10-26 21:32:26  来源:不详
格和一个扬扬格)。瑞语包括两个音节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多半有扬抑格(támta)的形式。包括三个音节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多半有扬抑抑(tám ta ta)的形式。因此,萨福的诗律非常适合于瑞语。
  特翁原来是一个优秀的钢琴家。他1990年中风之后,只能用左手弹钢琴。他的诗歌的音乐性是很强的。我年轻的时候在一个交响乐队打定音鼓,因此我的耳朵对节奏比较敏感。我这里愿意谈谈把中文诗歌译成外文的一些困难。
  我翻译中文诗歌的时候,非常注意到原文的形式和节奏。可是无论多么熟练的翻译家也不会把传统的绝句或者律诗的诗律译成外文。翻译家面对的问题很多:四声在绝句和律诗所起的作用很重要。因为外文没有声调,中国近体诗的平仄的对比,当然没有办法译过来。古代的汉语是一个单音节的语言。因此,每行的停顿有一定的位子。 (五言绝句中,在每行第二个音节后;七言绝句,每行有两个停顿。在第二个音节之后,有一个比较短的停顿,在第四个音节之后,有一个比较长的停顿)。那种一致的现象当然也译不过来。律诗里头的那非常精美的对偶的句子也不容易译成外文。
  杜甫[注: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公元712年2月12日(唐客宗太极元年正月初一日)生于巩县。]的“蝉声,积古寺,鸟影,渡寒塘”你只能译成“Acikada’s sound gathers in the old temple,a bird’s shadowcrosses the cold pond”。这段译文当然对不起杜甫的原文。在我的经验,词和散曲比较容易译成外文。平仄的对比当然译不出来,可是长短句的节奏比较容易模仿。
  你把中国非常整齐的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译成外文的时候,简直没有办法反映原文的结构和节奏。英国著名的汉学家兼翻译家阿瑟·韦利(ArthurWaley)翻译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的时候,用一种托马斯·艾略特(T.S.Eliot)和 E.庞德(Ezra Pound)都很欣赏的节奏。这种节奏很像英国诗人霍普金斯 Gerard Manley Hopkins所爱用的一个形式(Sprungrythm)。这个形式中,译文用一个读重的音节来相配每一个中文的音节。译文读重的音节之间会出现一个或者几个读轻的音节。因此,译文的句子比原文的句子常常长得多:“十五,从军征”可以译成英文的 “At the age of fifteen I fol-lowed the army a’field”。我们同样的可以把“少小,离家,老大回”译成“As a very young boy I leftmy home, as a veryoldman I return”。
  七言古诗的一个句子能容纳三个字句 (clauses),因此这个形式应该算是史诗 (epic verse)的一个非常好的工具。我记得我1986年在上海金山一个座谈会上跟我的老友四川诗人流沙河谈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中国文学没有史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