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大跃进时代的那顿年夜饭
反思大跃进 是什么让中…
反思大跃进 是什么让中…
杨明伟:周恩来处理“跃…
大跃进及文革时期语文教…
影城建设步入“大跃进”…
“大跃进”的阴魂何时散…
“动漫之都”上演“大跃…
全民动员找刘备引发“掘…
柘湘公路纪念塔保存好 …
最新热门    
 
刘跃进:鲁迅影响下的中古文学研究——读台静农《中国文学史》

时间:2012-11-8 12:14:47  来源:不详

    1932年8月15日,鲁迅《致台静农》信中比较自己与郑振铎治学路径的不同,说:“郑君治学,盖用胡适之法,往往恃孤本秘笈,为惊人之具,此实足以炫耀人目,其为学子所珍赏,宜也。我法稍不同,凡所泛览,皆通行之本,易得之书,故遂孑然于学林之外。”这种不同,还不仅仅是资料选用的差异,还在于如何编纂文学史[注: 文学史,是研究文学发展历史的科学,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同属文艺学的范畴。-wenxueshi]。在鲁迅看来,郑振铎的工作,更近于文学史资料长编,还未上升到“史”的层面。资料长编,只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提高研究水准,更有待于“史识”的加强。可以说,史识是历史研究的灵魂所在。

    这一年,鲁迅五十二岁,已经名满天下,而台静农则刚过而立之年。我相信,鲁迅的这番话,对于台静农而言,一定产生了重要影响。八年后的1940年,台静农在重庆白沙女师讲授文学史,就是在鲁迅学术精神的指导下,开始了他的《中国文学史》的撰述。

    鲁迅虽然对于资料长编不甚以为然,但是他自己做学问,往往从资料长编做起,先后编校了《古小说钩沉》、《小说备校》、《嵇康集》、《谢承〈后汉书〉》、《虞预〈晋书〉》、《虞喜〈志林〉》、《张隐〈文士传〉》、《众家文章记录》等汉魏六朝文献资料。对于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分门别类地编纂资料的方法,鲁迅也曾给予高度评价。1927年,他在著名的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高度评价此书说:“研究那时的文学,现在较为容易了,因为已经有人做过工作……辑录这时代的文学评论有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对于我们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能使我们看出这时代的文学的确有点异彩。”这异彩,就建安文学[注: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这时期(公元196—220年)的政治大权完全操纵在曹操手里.时的文学领袖都是曹家人物,著名的七位诗人,建安七子也大都死於建安年间。]而言,就是刘师培概括的清峻、通脱、聘词、华靡。而鲁迅则将“聘词”与“华靡”改为“华丽”和“壮大”,其义一也。台静农对于建安文学的异彩亦持此一看法。他于“清峻、通脱”之外,更加注重魏晋文学“由校练名理到老庄玄学”的转变及其缘由。系统、全面、客观地编纂资料,就一定会出相近的结论。这就昭示我们,人文学科,并非见仁见智,全无客观之标准。

    在《中国文学史方法论》一文中,台静农先生对中国古代[注: 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是指先秦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历史-zhongguogudai]五十余种文论典籍提要钩玄,作了系统的论述,梳理出中国古代文论的主要方法及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他特别强调了传记和年谱研究的重要性,认为这是知人论世的最重要途径。

    论及两汉辞赋时,作者从赋的本义说到假借义,通“敷”,通“布”,又通“诵”。每立一义,言必有据。受此启发,还可以联想到赋与颂之关系。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