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莫高窟保护技术转入中国…
学者:中国富豪和社会的…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2年…
刘跃进:鲁迅影响下的中…
近代中国究竟有多少不平…
“离开中国 奔向中国”…
中国经济史学会选举新一…
泰州望海楼成中国第12大…
第二届中国文学博士后论…
刘震云:莫言获诺奖很正…
最新热门    
 
中国十大名楼申遗计划搁浅 各地未能达成共识

时间:2012-11-8 12:14:56  来源:不详
顾江举杭州西湖为例,西湖自2002年起免门票,201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注: 《世界遗产名录》-为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后并未恢复收费。杭州舍弃一张门票,换来的是第三产业的繁荣。

理性申遗 思维转向

自1987年长城故宫等首批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今,中国拥有世界遗产43项,位列世界第三。中国在规模上已经成为世界遗产大国,在思维上是否也成为遗产大国了呢?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申报世界遗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对遗产的保护。但是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世界文化遗产地存在商业化、人工化和城镇化的倾向。

单霁翔指出,一些地方不惜投入巨资申报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拿到世界文化遗产这一金色招牌,然后增加旅游收入。于是,申报成功后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超负荷利用甚至破坏性开发。

中国政府意识到了在世界遗产保护方面的不足,正努力探索改进,比如中央财政设立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大国家重大遗产地保护设施专项投入等。

(潘旭涛)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