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华中师范大学举办“汉语…
对外汉语人才应具备跨文…
姓在前,名在后 汉语拼…
追赶太阳的人们——记《…
国内首个汉语工具书查检…
2012东南亚地区汉语国际…
李宇明:全民的“无声老…
张博:汉语同族词是如何…
评:认为字母词的进入会…
学者称汉语纯洁性易被误…
最新热门    
 
只有汉语才能真切传达中国文化精髓

时间:2012-11-9 14:24:57  来源:不详

    编者按:11月3日,由上海社科联主办、《学术月刊》杂志社承办的“首届滨河海学术期刊创新论坛”在沪举办,来自国内40余家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围绕“未来十年中国学术期刊走向”进行了研讨。本报特约《清华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仲伟民、《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主编姚申就论坛中未及展开的“汉语与中国人文学科学术期刊发展”问题撰文,以期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中国人文学科的核心内容是我们自己独有的,很多内容是只能用中文来表述、阐释和理解的。关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应该自始至终坚信:中国化的就是国际化的,否则就什么也不是;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能力和实力将这些完全中国化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变为国际化的。

    “崇洋媚外”这个词汇在社会上似乎早已消失了,可在学术界这个词汇却正在深入骨髓,只不过是变了一种美丽的说法,叫做“国际化”。比如,在人才引进方面,“海龟”就比“土鳖”吃香,越是名牌大学,这一点就越发突出。而在学术评价方面,最典型的就是SCI/SSCI崇拜,以及科研部门及学术期刊同行单方面的国际化冲动。大多数学者都知[注: 都知是宋代宦官官名。-douzhi]道,SCI/SSCI不就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建立的文献数据库吗?我在国外大学访问时曾向人家请教过这个东西,问他们重视不重视,人家往往用很疑惑很怪异的眼光看我们,不知道你在问什么,我当时就觉得自己极为可笑,无地自容。在欧美国家,没人拿这个数据库作为学术评价标准。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国杰教授所讽刺的,所谓SCI,就是stupid Chinese idea;照李院士的词汇套,SSCI就是stupid stupid Chinese idea!当然,本文仅涉及SSCI。

    如果盲目或不恰当的国际化仅仅是一个愚蠢的做法,我们便不去理他。现在的问题是,对中国学术文化的损害问题。这里,我主要指人文科学的片面国际化将会损害中国文化[注: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的地位,损害传统文化中最为宝贵的内容。大家都知道,像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学科,基本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本来就是学习西方,已经是国际化的东西了,不存在接轨不接轨的问题;但是,中国人文学科的核心内容却是我们自己独有的,很多内容是只能用中文来表述、阐释和理解的。关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应该自始至终坚信:中国化的就是国际化的,否则就什么也不是;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能力和实力将这些完全中国化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变为国际化的。比如,中国的文字,中国的书法,中国的哲学,中国的古文,中国的诗词歌赋,等等,你如何用英文精确表达?再举一个更具体的例子,解读简帛文字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无论你是何方神圣,如果你不懂中国古文字,就别来碰它。我们不可能要求简帛研究者用英文来写作,更别说拿到英文期刊上去发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