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孔子世家谱续修实现常态…
2012年度“孔子文化奖”…
孔子重诗爱诗更好解诗 …
栾贵川:孔子晚年的遁世…
曲阜举办孔子文化节
中国需要孔子,世界也需…
曲阜今日举行祭孔大典 …
孔子“仁”学思想对大学…
孔子“仁”学思想对大学…
孔子是“野合”产物:性…
最新热门    
 
孔子的宽恕亦有度:对破坏周礼的人极为厌恶

时间:2012-11-14 12:05:13  来源:不详
孔子的忠恕之道,出现在《论语·里仁》之中,是他的学生曾参从他的话中悟出来的:“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卫灵公[注: 卫灵公,即姬元,为春秋诸侯国卫国君主之一,他为卫襄公儿子,承袭卫襄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期间为前534年-前493年(在位42年)。]》中,孔子又对子贡说到忠恕的“恕”字:“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是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来诠释“恕”字的。 
  仲弓问仁时,孔子对他说的也是这八个字,见诸《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仲弓就是冉雍,是与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一起排在德行[注: 师言:“德是下功夫,是有志于道;德在心里而行诸于外的就称为“ 德相 ”,譬如走路、行仪……都可表现出一个人的“德相”来。]科的孔子的高足。据说在《荀子》一书中,每每与孔子一起被荀子称道的子弓就是仲弓。
  以上所引,都在《论语》之中。《中庸·笃行》中,也有类似的话:“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只是“不欲”改成了“不愿”。
  孔子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学生说及同一种道,可见他之所谓“吾道一以贯之”不虚。
  为什么孔子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来诠释他的恕道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含有设身处地的意思,朱熹的《中庸集注》对忠恕二字的解释是:“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就会对别人多一份理解,多一分宽容。这有点像现在所说的换位思考——你能坐在别人的位置上替别人着想,也就能够理解万岁,不与别人斤斤计较。因此,这种恕道,就被理解为宽恕,或曰宽容。
  然而,接着冒出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人的外延。
  与《中庸》一起被列入四书的《大学》中说:“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这段话说的是上下左右,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人,是一个完整的解释。上司将不合理的事情强加于你,如果你感到厌恶,就不能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下级;下级对你阳奉阴违,如果你感到厌恶,也不能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上级;左边的同事贪天之功,将功劳都归于他,你感到讨厌,不能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右边的同事;右边的同事文过饰非,将过失都推到你的身上,你感到憎恶,不能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左边的同事,这就是《大学》所说的“絜矩之道”。
  同样的意思,在《中庸·笃行》中也有表述,那是孔子以“絜矩之道”来反躬自省的:“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当然,孔子在此说的上下左右“丘未能一焉”,自有其客观原因。例如,他三岁时丧父,要求儿子尽孝道之时,其父早已不在人间,他想以同等规格“事父”而不得。但这一段话,对于我们理解他的恕道,理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人,依然有益。孔子要以恕道对待的人,均在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列。
  这种勿施于人,都是顺时针方向的,他反对恶与恨的恶性传递。
  于是又冒出第二个问题,要是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