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刘绍刚:从文字形体和书…
顾颉刚:我怎样进了商界
张国刚:从《资治通鉴》…
程刚:走进历代帝王庙
钱永刚:钱学森为何对母…
赵士刚:“摸着石头过河…
程刚:思想之西城
顾颉刚:蔡元培、北京大…
政协委员潘庆林建议恢复…
赵刚:回归两宋以来本土…
最新热门    
 
林建刚:呈现两种不同的论政方式

时间:2012-11-21 12:17:25  来源:不详
唐小兵将这种民粹气质的来源追溯到五四时期,他写道:“其实,五四思想源流本身就包含了复杂的两歧性,比如其时的知识分子既强调从国民性批判的视角,来对普通民众启蒙,同时又号召到民间去,到大众中间去,隐约有一种将民间和民众神圣化和理想化的民粹主义倾向。”

 

    这种民粹意识可能来源于知识分子内心的道德原罪意识。这可以从走向民间的乡村建设派领袖梁漱溟那里看到端倪。罗隆基曾评价梁漱溟说:

 

    梁漱溟的论文里,攻击私产制度,不遗余力。所以痛心疾首于私有财产制,原因又不过在这一类的事情:“又有一件事,是我在北京街上闲走,看见一个拉人力车的,是一个白头发的老头,勉强往前拉,跑也跑不动,而坐车的人却催他快走,他一忙就跌倒了,白的胡子上面,摔出血来,而我的眼里,也掉出泪来了。”

 

    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自由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这可以以蒋廷黻为例。唐小兵在评价蒋廷黻时曾写道:“蒋廷黻言外之意就是,北平等大城市的生活代表的是新势力,是应该向全国扩展的,他没有因为意识到士大夫[注: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在中世纪,通过竞争性考试选拔官吏的人事体制为中国所独有,因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士大夫阶层,即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的生活与平民生活的隔阂而产生负疚感,反而进一步确认士大夫生活的合理性。”

 

    除了民粹气质之外,左翼知识分子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论政中的话语方式也很不相同。这主要体现他们的文风以及所使用的意识形态话语中。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