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追求要求真
记者:以您个人的观点,公众应该怎样对待黄帝祭祀活动才比较合适呢?
李河:首先,地方政府搞这样的活动应该谨慎,不要滥用公权力、公共财政、公共影响力去支持和推动这样的活动。比如说财政问题,这些活动的经费是哪里来的?如说是民间自发筹集的,那自然没有问题。但如果是公共财政支付的,就是纳税人的钱,这些钱的使用又是否经过了必要的程序?此外,要真正彰显黄帝祭祀的文化内涵,对这种活动的“文化”就必须进行认真的梳理和论证。这样才能避免把“文化活动”搞成“没文化活动”,把弘扬传统文化搞成复活小传统的地方迷信传说。
记者:虔诚容易理解,但一种文化象征要真正地树立起来,同样需要求真求实的精神?
李河:衡量一个民族精神[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创造力。]发展的高度,其中一条就是是否追求超越性。而这种超越性需要精确地论证,需要逻辑、事实的支撑,对于超越性的解释,要有求真意识,不仅是逻辑上的真,事实上的真,还包括永恒的真。这就需要不迷信,不崇拜,多追问。如面对炎黄、伏羲女娲一类传说,就需要这样一类追问。当然,有些人会说黄帝祭祀属于信仰范畴,不宜采用求真态度去对待。然而问题恰恰在于,信仰也有不同类型,也有低级和高级之分。从宗教史角度看,中国历史[注: 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它的发达的封建社会,曾创造了同时代世界最高的文明。但是当西方某些地区跨入资本主义,特别是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之后,中国越来越落后了。]中那些小传统宗教,基本没超出原始宗教、地方迷信的范畴,进化程度较低。如今即使要复苏传统信仰,也需对这些原始题材进行改造升级。否则,让这样的大规模祭祀盛行,能否有益于这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尚不清楚,但肯定会强化目前民间的迷信气氛,强化官场中存在的“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气氛。少一些原始崇拜,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是有利而非有害的。
(周怀宗)
李河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哲学》(原《哲学译丛》)主编,北京哲学学会理事,《文化蓝皮书——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和《文化蓝皮书——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编委。研究领域包括现象学、解释学、西方政治哲学史、当代国外文化政策研究、中国传统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