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学者新证:林黛玉与北静…
西施:奢靡的后宫生活(1…
西施:奢靡的后宫生活(2…
西施:奢靡的后宫生活(3…
《咬文嚼字》挑央视春晚…
缠绕西施的“三大疑团”
西施是如何耍圆了“美人…
西施为什么是四大美女之…
广西梧州发现乾隆年间修…
西施领跑歌剧节 国家大…
最新热门    
 
从西施的归宿说到反训

时间:2012-12-7 19:57:32  来源:不详

    今年《文史知识》第8期刊登张培锋先生撰写的《屈原·范蠡·伍子胥——〈楚辞·渔父〉别解》一文,指出:“‘渔父哲学’乃中国古代处于儒道之外又介于儒道之间的一种独特的人生智慧,不可轻视者也”,读后颇受启发。文章开头简略地介绍了伍子胥和范蠡的主要事迹,特别讲道:“在辅佐勾践灭吴后,范蠡淸醒地意识到不能久留, 果断地功成身退,据说,他带着西施泛舟‘三江五湖’,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并且说“这些皆属一般历史常识”。其实,所谓“范蠡带着西施泛舟‘三江五湖’”,只是一种错误的传说,不能说它是“一般历史常识”。

    关于西施的归宿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吴亡后西施被投入江中, 祭祀伍子胥,溺死﹔另一种说法是吴亡后西施隨范蠡逃走,泛舟三江五湖。

    《吳越春秋·逸篇》记载:“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隨鸱夷以终。”浮,即沉,是古代的一种祭礼。《尔雅·释天》:“祭川日浮沉。”晋代郭璞注释:“投祭水中或浮或沉。“鸱夷,即革囊,这里代指伍子胥。《国语·吴语》说:伍子胥“将死,日:‘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王愠日:‘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夷,而投之于江。”伍子胥被害与西施进谗有关系。所以,越王勾践[注: 越王勾践跟吴王夫差对战,夫差为报仇雪恨,养精蓄锐,誓取越国。wwW.lSqn.CN越国大夫范蠡劝告勾践切莫跟夫差火并,不为接受。勾践跟夫差对垒,夫差节节胜利,勾践及其五千残兵被围困会稽。]灭吴后,“浮西施于江”,表面上是要慰藉伍子胥的英灵,骨子里是想借此安抚吴人。让他们把仇恨记在吴王夫差[注: 吴王夫差 题吴王夫差句曲茅山夫差爱,曾筑别宫梧林外。称霸中原伐鲁宋,邀晋黄池败齐艾。 -------zhesue金山论坛 夫椒之战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的账上,最大限度地降低他们对越国的反感。虽说《吴越春秋》一书颇近小说家言,但此段记载却有根据。《墨子·亲士》上说:“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墨子是战国初期人,距吴越争霸时代不远,他又是一位可以与孔子相提并论的大学者,说话不会没有根据。所以《吴越春秋》记载“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的说法,当属可信。

    那么,吴亡后西施隨范蠡逃走,泛舟三江五湖的说法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呢?清初著名学者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说:此说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杜牧的《杜秋娘》一诗。诗中说:“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吴亡后,勾践“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 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憂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於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又说:“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宋裴骃“集解”解释范蠡“自谓鸱夷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