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学者:《孟子》应是排在…
上海交大学者研究称:《…
汪宏华:《孟子》应是排…
12月3日 曾国藩委派容闳…
两岸三地学者在京纪念台…
学者揭秘顺山集遗址——…
两岸著名学者对话“道家…
于丹,学者明星化的迷失
中西学者在京举行研讨会…
戏曲圈“傍名人”博关注…
最新热门    
 
学者:《孟子》应是排在《论语》之前 (2)

时间:2012-12-7 19:57:50  来源:不详
二、《大学》的表述顺序:正→反→反→反→正→正

第一句话是“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注: 第三十四任云贵总督。-mingde],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注意,这三个“在”说的是道的三个方面,并非是三重境界。此即后人所谓“三纲”。

接着说如何反求“止于至善”,如“知止而后有定……”,止→定→静→安→虑→得。这里实际是在讲凡事予则立不予则废的道理,在修道之前必须先确定正确的目标,有了目标才能摆正心态,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取得实质性的收获与进益,直到至善。

再说如何反求新民。表面看,似乎并没有说这一项,直接就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实际上明明德之中的天下、国这两项就是亲民。当明德从个体、家族影响、传播到邦国与天下的层次之后,就已是亲民了。亲民的顺序也是要从大到小,从予到立反向表述的。

最后说如何反求明德,从予到立共有五步,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悟。

第二个“正”是说如何一步步明明德,实现既定的目标,格悟→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或者可包括齐家。

第三个“正”是说如何一步步亲民,其家→治国→平天下。

最后几句中的“物有本末”说的是大学之道这一物的主次、层级关系。相对而言,修身是本,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末。值得注意的是,正心、诚意、致知不是末,而是修身的具体内涵,本中之核,埋在基础之下的看不见的更深厚的部分。

“事有终始”说的是实践、实现目标的顺序。WWW.lsqN.Cn比如,明明德(包括新民)始在格悟,终在平天下。对于具体的个人而言则应终止在自己的影响或管辖范围之内,如庶人就应止在修身,天子就应止在平天下。

“知所先后”说的要弄清楚达到目标的行动步骤,先后顺序。

以上可见,《四书》本是一个完善的哲学体系,在《大学》开宗明义之后,《中庸》、《孟子》和《论语》就是详解如何止于至善,如何亲民,如何明明德了。若按照通常的《中庸》排在《大学》之后的反求顺序,《孟子》应是排在《论语》之前,而不是现在的排在最后。(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