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网友评莫言为重口味作家…
“平”当选年度汉字 “…
上春晚的名人太多 体现…
莫言代言天价烟草疑为策…
莫言女儿称父亲很疲惫:…
网友建议莫言写《蜗牛》…
赢得跨越语际与文化的传…
于丹作品入遗憾之书评选…
领奖归来 莫言还能再继…
文学是个人的事,但莫言…
最新热门    
 
莫言作品遭抢凸显诺奖效应 过度消费折射社会心态

时间:2012-12-29 16:18:32  来源:不详
平的敏感、炒作底线的模糊、围观的浮躁等多种社会文化心态。而莫言在这种“围攻”中,低调得极少接受采访,他反复表达的,也是“莫言热不如文学热”,“突然感觉看到的这个人似乎不是他自己,只是一个叫‘莫言’的作家,他仿佛成了旁观者”,“我最希望回到书桌前,坐下来写小说”等态度。这也让人们不禁担忧,莫言获奖成为了一种被娱乐化的话题消费。不过,这一多年罕见的传统文学在社会议题中所占的位置,多少可以算作其重归大众视野的一种方式。只是,如何让大众从关注莫言转变到关注文学,还仍需做出很多努力。
  回归
  《白鹿原》《一九四二》人文回归
  文学作为影视的“底本”,影视开拓文学在大众中的影响力,一直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艺术规律。比如《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此外,奥斯卡每年的获奖及提名影片也能印证这一规律,《战马》、《雨果》、《龙文身的女孩》都汲取了原著中最核心的精神气质,而原著小说在国内的引进,也都获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前些年,这种艺术规律在国内的文化市场上,颇有被扭曲的地方。
  一方面,影视公司偏重选择“多快好省”的操作方式,剧本水不水,并非他们最关注的方面。这是一大批影视作品量多质次、难出精品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一些出版机构苦于文学边缘化,想出“搭车”影视的种种招数,一些剧本稍作改动就出书,影视作品的图文集仓促出版等并不符合读者阅读心理,达不到一定阅读质量的影视书也频出。然而,双方也许都发现,这种违背艺术规律的急功近利,越来越难满足观众和读者,于是今年,以《白鹿原》和《一九四二》为代表、改编自名家小说的电影,不仅为电影增加了于人文精神上有所作为的期待,也成为传统文学进入大众视野的又一表现方式。
  在电影的上映周期之内,陈忠实创作的《白鹿原》、刘震云创作的《温故一九四二》,都推出了新版,也都引发了大众领域的高度关注,这也成为人们能或重温、或初读这些传统文学佳作的契机,成为能够了解、接触作家所思、所想问题与世界的契机。比如陈忠实作品中民族精神[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创造力。]、生活方式的“库存”,刘震云作品中表达的灾难思考。
  争议
  韩寒代笔门引发“口水”思考
  今年,一波三折的韩寒“代笔门”事件,可谓引发一场网络大戏,也可谓是“文学”进入大众关注焦点的特殊方式。该事件以麦田1月15日发表博文《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及讨论开始。之后韩寒的发文以及方舟子的加入,多次在网上你来我往不胜枚举。以至于网上出现多种关于此事的“段子”式评论,甚至快餐店还贴出告示,为创作者提供写作证明。
  此事演变成迅速口水化的态势,也使人们可以从中思考一二。比如网络语言天生的调侃、博出位的特性,使得论战中的很多话语都在争论和人身攻击的边界上游离;网络论战议题意义究竟多大,还是只要是名人“干起来了”,就能立即引爆热点;各种人,甚至不相关方的搅局,使网络论战的“欢乐效应”无限扩大;网络口水战由于其先天带有的媒体性、宣传性特质,网友们对其背后是不是有商业目的、赚眼球需要的怀疑等。
  业内人士也对网络论战口水化的底线,做出了一些探讨。比如评论家白烨认为,一般的学术论争,底线应该是有理有据,有话好好说。不能胡说,不能骂人。但这两点,现在在网上都突破了。评论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