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流潋紫看过十几遍《红楼…
莫言:每个作家都谈人性…
访河北曹雪芹文化园:溯…
透过红楼看清朝贵族的奢…
卞藏本确为《红楼梦》古…
莫言与电影《红高粱》:…
莫言:舞剧《红高粱》成…
麦家重读莫言《红高粱家…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增…
莫言获诺奖 《红高粱》…
最新热门    
 
《红楼梦》是命中“萧何” 俞平伯成败皆于此

时间:2013-01-14 12:10:50  来源:不详
必就夹杂着些不自在。
  直到六岁的表姐许宝驯来到了苏州。接下来的日子才是俞平伯的天真童年:“花好闲园‘苏州府署园名’胜曲园,青梅竹马嬉游在”(俞平伯《重圆花烛歌》)。许宝驯就是以后和他嬿婉同心六十年的结发人,这是后话了。
  别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适逢一个王纲解纽的时代,俞平伯作为曲园的正宗嫡传,有了选择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青年俞平伯有两次留洋的经历。第一次是跟许宝驯婚后三年,自费赴英。他1920年1月从上海乘船出发,到了4月初,他突然匆匆归来。关于俞平伯留洋半途而废的原因,有着种种猜测。一说是因为俞平伯穿不惯洋服、皮鞋,另一说是因为他抛舍不开妻子。外孙韦柰曾经向外祖母求证过,她笑着驳斥道,“那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哪里会是为我呢? ”
  第二次的留洋机会是岳父替他争取得来的,由浙江省教育厅以视学名义派往美国考察教育。这次留美近四个多月光景,俞平伯归来时西装革履,手持stick(文明棍),一副翩翩洋少的气派。
  对于这次留洋,想要探底里将当日的真相看破有点难。叶兆言说,俞平伯是他见过的老人中,最有少爷脾气的一位。而少爷脾气说穿了就是孩子气。用这点来解释,就说得通了。俞平伯的两次留洋并未取得洋文凭,除了经济问题,与他的脾气性格不无关系。
  但有无洋文凭并不削弱他参与到新诗与白话文实践中去的热情。他的第一首新诗里,有这样的句子:双鹅拍拍水中游,众人缓缓桥上走,都道春来了,真是好气候。
  这与他喜爱的父亲的两句诗“只缘曾系乌篷艇,野水无情亦耐看”,中间只是隔了几十年的光阴,两代人的笔墨也上演了一出翻天覆地的好戏。
  说起来,俞平伯身上有着诸多新旧的缠夹。他有着过硬的旧学功底,在现代白话散文中也能自成一家;既师从旧派人物黄侃,又是新文化领袖胡适和周作人[注: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男,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学生。周作人说他,别有一种独特的风格,这风格是属于中国文学的——那样的旧又那样的新。
  仅是读过《红楼梦》而已
  不管他本人作何感想,俞平伯的确是因为《红楼梦》而获得了更多世俗的关注。《红楼梦》就是俞平伯命中的“萧何”,成败皆在于此。可他自己从来不肯承认自己是“红学家”,说:“我仅是读过《红楼梦》而已,且当年提及‘红学’,只是一种笑谈,哪想后来竟认真起来!”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俞平伯在《〈红楼梦〉辨》的基础上,加了两篇新文章,出版了《〈红楼梦〉研究》。 1954年因此而遭受了大批判,这让俞平伯夫妇一度很慌很紧张。批判归批判,俞平伯对《红楼梦》的研究并没有止步。 1958年他出版了和王惜时共同校注的《〈红楼梦〉八十回校本》,之后又写了《甲戍本〈红楼梦〉序》。 1963年,是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他那篇著名的《关于十二钗的描写》就发表在《文学评论》杂志上。
  “文革”中,红卫兵抄家,关于《红楼梦》的所有资料、笔记,被一扫而空。“老实讲,我还有很多想法,例如我一直想搞的《〈红楼梦〉一百问》,还有过去所谈的也有许多不妥之处,应予纠正。但手头没有资料了,还搞什么! ”俞平伯有点万事皆休的愤慨。
  1986年1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为他从事学术活动65周年举行庆祝会。俞平伯的发言总题是“旧时月色”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