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学者谈二代坑爹:不是孩…
学者称恢复繁体字没必要…
学者称恢复繁体字没必要…
学者:重视艺术品市场交…
嘉靖帝迷恋道教天天炼丹…
学者研究发现太平村供奉…
京沪深三地学者共话文化…
京沪深三地学者共话文化…
学者称国学依然不够热:…
山东学者:明清时期山东…
最新热门    
 
学者解密上海文化性格:说上海人崇洋媚外不可取

时间:2013-02-26 12:45:30  来源:不详
近代中国五口通商以后,上海为何会很快地成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注: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 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中心?为何会在晚清民国时期成为新生力量的滋生地带,成为战乱期间富商和名人寄居之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又为什么能够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注: 概念 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即称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昨天举行的第60届文化讲坛上,上海历史学会会长、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熊月之,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讲座教授、文学院院长梁元生,著名作家陈丹燕,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天纲四位嘉宾,带领观众追溯上海开埠170周年,解密这座伟大城市的文化性格。
  熊月之:上海文化保持着自我批评的精神
  1843年,上海开埠,跨入了“近代”的历史门槛。在熊月之看来,中华民族由落伍而受辱,继而抗争,开埠通商是其中的关键性历史事件:“一方面,外国的军队、资本等通过通商口岸进入中国,进行政治侵略、经济掠夺与文化渗透;另一方面,通商口岸客观上促进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刺激了中国人民觉醒,也刺激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开埠促进了上海的飞速发展。WwW.LSqN.cN熊月之举数字说明:“近代上海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是全国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的10倍以上,包括从外地和外国来的移民,占上海总人口的85%”。不同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文化多元成了近代上海的明显特征。熊月之认为,多元文化共存令城市海纳百川,气度宽容。重视学习、崇尚竞争、追求卓越,成为上海人的特点。“上海的文化保持着自我批评的精神,经得起批评,有韧性,更宽容,这也是上海文化有活力的根源所在。”
  梁元生:城市要为“之间人”留一点空间
  梁元生的演讲是在对上海与香港的两地异同的分析中进行的:上海和香港都是鸦片战争以后开始迈向开放的,可以说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点上面。但香港除了本地渔民外,多为广东、福建移民,闽粤文化构造了香港的早期社会;而1843年的上海,以吴文化为主流,也不乏北京、山东、广东等地的移民。因此,就接受新移民、新文化的速度而言,上海比香港更快。
  与上海的多元开放不同,香港的开放是双语言、双文化。梁元生回忆自己的求学过程和学术经历,认为双文化、双语言是非常重要的两条轨道。他将能够游刃有余地穿越在双文化、双语言之间的人称为 “之间人”:“‘之间人’越多,这个城市的文化越活泼。我们谈到的徐光启、颜咏京都是‘之间人’,各大商行的买办也是‘之间人’。”梁元生认为,上海虽然多元,但仍然有很多隐藏的界限,而“之间人”恰恰善于跨越这些界限,“城市应该留一点空间给‘之间人’,让他们做汇通的桥梁。”
  陈丹燕:上海非常有趣,充满着冲突
  陈丹燕是上海作家,但她其实出生在北京,幼时随父母迁居上海。如果当年没有移居上海,陈丹燕或许是北京作家、杭州作家,“但我后来想过,我还是非常愿意成为上海作家的。因为这个城市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城市,它充满着冲突。一个冲突剧烈的地方给生活带来了强烈的戏剧性,作家会一直被它鼓舞,想要探索、想要写作,上海对我来讲就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