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被遗忘的大师 陈丹青:木…
常下象棋 怎能不知楚河…
河南荥阳官庄村发现两周…
任国征:元杂剧里的大雪…
李清照用宋朝的大白话,…
1555岁的大明寺启动大修…
文化强国 民族复兴的大…
文化强国 民族复兴的大…
文化强国 民族复兴的大…
文化强国 民族复兴的大…
最新热门    
 
所谓的大师还有多少文化含量?

时间:2013-04-02 12:08:10  来源:不详

有良知、有坚定信仰的文化人,应该始终将洁身自好、坚守善美、一身正气、远离丑恶等当做精神底线和艺德追求。

近年来,贪图虚名、权钱交易、结帮营私等丑恶现象在国内文化艺术界时常出现,这种文化腐败损伤了文化艺术的健康发展,而且多与个别领导干部的腐败息息相关。许多文化界人士表示,假“大师[注: 大师,现在指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大家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人。因其意义比较广,还有佛的十尊号之一、官名、学者专家的尊称、对年纪大的老师的尊称等。]”身上有很多耀眼光环,而花钱买荣誉、花钱买奖项等潜规则的存在,正让“士志于道”蒙羞。

孔子[注: 孔子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知识分子要自觉实践价值追求,“士志于道”就是知识分子和文化从业者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气质。《学习时报》曾刊文指出:“作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先行者和启蒙者,应该具有自主的思维能力和深刻的批判意识,不畏强权,不媚流俗,勇于向一切愚昧、落后以及不公正、不合理的东西挑战。wWw.lsqN.cN”

一位有良知、有坚定信仰的文化人,应该始终将洁身自好、坚守善美、一身正气、远离丑恶等当做精神底线和艺德追求。即使周围存在文化假大空、欺世盗名等现象,也要用发自肺腑的坦诚直率和无所畏惧的文化胆识去讴歌真善美,严厉挞伐文化丑态,保持文化正气、文化正派和文化傲岸性格。

而“大师满天飞”现象的存在,腐蚀了传统文化道德,也动摇了一些文化从业者的文化底线和精神追求。当腐败和欺世盗名成了文化常态,当“大师”成了涂脂抹粉、别有用心、附庸风雅的文化道具、腐败工具,所谓的“大师”还有多少文化含量?

文化艺术界有不少乌烟瘴气的迎来往送、勾心斗角、自我贴金,这本身就是“士志于道”责任的虚无,是对文化静气气场的摧毁,更对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及良好生态造成毁灭性打击:创作者没了纯正的精神内核,怎么可能创作出文化精品?没了慷慨清明的文化基座,文化发展注定会成为无本之木,必将行之不远。

文化人,应该有一定的底线,不能放弃和践踏最起码的人文道德和艺术操守。如果为了追求所谓的文化利润和盛名,就一味趋炎附势、蝇营狗苟、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没了文化的骨气,只会为世人所不齿。“得一钱,失一德”,终归得不偿失。

因此,面对“大师满天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