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文化强国 民族复兴的大…
文化强国 民族复兴的大…
文化强国 民族复兴的大…
访河北曹雪芹文化园:溯…
阴山岩刻八年磨剑终获世…
文化建设重在形成合力
国际汉语推广与中华文化…
基础教育变革的文化之镜
大学的文化性格与中国大…
广州将举行岭南棋文化节…
最新热门    
 
文化强国 民族复兴的大戏(1)

时间:2012-11-29 11:55:38  来源:不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的特征是差异性。它要求我们意识到每一个人的个性需求和差异的存在。

政府在文化领域所起的作用,通常是资本够不着的地方。因为资本是逐利的,而政府是为公民提供服务的,包括环境建设、文化遗产[注: 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简称《世界遗产公约》),]的保护和传承、社会文明风范的提倡和评估体系的建构等。

评估文化发展,仅仅看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肯定是有失公允的。发展文化的最后落脚点,应该是老百姓的满意度——没有来的人心向往之,来到这里的人流连忘返,住在这里的人安居乐业。

近年来,对于文化有很多讨论。过去,我们一贯的提法是“宣传文化”,强调文化是为宣传服务的。后来,我们在宣传文化的基础上有了拓展,提出了“文化生产力”的问题。文化生产力实际上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物质层面,一是精神层面。后来,又有了新的表述,那就是从宣传文化到文化产业,再到文化生产力。所以“文化生产力”一词近几年得到广泛认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时,我国的头等大事是进行经济建设,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整体态势,也反映了决策层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个清醒认识。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之时,中央高层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国家不仅要全力进行经济建设,还要全力进行文化建设。

除了“文化生产力”,我们对“文化软实力”一词的使用也颇多。“软实力”一词是美国哈佛大学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提出来的。他曾经是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曾参与过美国国际战略的研究和决策。他提出,在国际竞争过程中,不仅仅要用“硬实力”,而且要用“软实力”。有时“软实力”比“硬实力”更起作用。在奥巴马总统上台之后,他修正了自己的观念,提出了“巧实力”。其实“巧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和我们提出来的“文化生产力”的内涵几乎是一致的,即“软的”“硬的”并用。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很难说哪个好,这种差异就是文化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际上,这个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述就是“文化立国”。文化已经成了“立国之本[注: 立国之本   立国之本   【注音】lìguózhīběn   【释义】立国:即建国,建立国家或使国家存在下去。汉魏间文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