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高尔泰:莫言的作品是民…
高尔泰:莫言的作品是民…
高尔泰:莫言的作品是民…
“中国蒙古学奖”开评 …
5月30日 法国启蒙运动的…
3月28日 元朝改中都为大…
欧福泰:检索文字差错的…
歌德伏尔泰与《赵氏孤儿…
最新热门    
 
高尔泰:莫言的作品是民俗 没营养(3)

时间:2013-05-31 12:25:56  来源:不详
,主要不是在于他究竟说了什么,而是在于他没说什么。那个没说的东西,比他说了的重要,也比他说了的明显突出。

他的农民小说中不明显的,恰恰是,把那个明显的东西弄得模糊了。更重要的是,他知道那个——现在“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李承鹏语)的东西,农民出身的他,有可能不知道吗?

1988年11月,我去上海参加《新启蒙》筹备会之前,顺便在苏州下车,参加了一个三十来人的作家会。开会地点南苑,原是林彪住所,房间档次不一。文化部长住原先林彪叶群的套房,往下中国作协正副主席、省作协正副主席,按级分房。无官职者我辈,住原先服务人员的双人宿舍。我进屋时,已有高晓声在。他那时是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谈话间有人来向他道歉,说安排错了,陆文夫[注: 陆文夫,江苏泰兴人,曾任苏州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在50年文学生涯中,陆文夫在小说、散文、文艺评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副主席生气了,请他马上搬过去。高向我说对不起,这是会议的安排,跟着走了。高是老实人,他的作品,从《李顺大造屋》到《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是“改革文学”的代表作。

上海的会,也是三十来人,也有于光远等高官,但待遇没有区别,两个会两种语境。我说起前一个会议的情况,与会诗人邵燕祥便给我看了他的一首近作,《咏五次文代会》。(邵是主席团成员)他写道:

都是作家艺术家,

出恭入敬静无哗。

不愁百万成虚掷,

安得金人似傻瓜。

已验几回诗作谶,

可知何日笔生花。

掌声拍报平安夜,

大会开得很好嘛。

所谓“似傻瓜”,就是装糊涂,知道而不说。末句是引用邓小平当时的原话。那时墙里开花墙外红,一个大国“软实力”的影响,无远弗届如花。在那个语义场中,人们呼吸那语义如同呼吸空气。那语义组成他们的所思所感,如同细胞组成肉体,以至在很小的生活细节方面,都会有相同的反应,不是偶然。邵燕祥野风拂拂的诗句,只能在私下手抄流传,被大家欣赏,也不是偶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