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民国笔名:郭沫若曾叫安…
民国军阀时期宗教兵大行…
南京下关25处文保建筑集…
民国侠义风:桐城派古文…
镇江最美古村落恐遭拆迁…
藏友收藏民国上海塑料麻…
三问民国建筑被强拆 专…
广州民国建筑深夜遭偷拆…
民国风云人物书法渐受拍…
悼念作家梅娘:民国身影…
最新热门    
 
民国初广州国语教育推行难 新旧教育碰撞激烈

时间:2013-09-18 09:56:17  来源:不详
校产生以后,私塾一直就为教育主管部门严加管束的对象。不过,在官府的严查之下,私塾教员也学会了与教育主管部门的督学或学监玩“捉迷藏”的游戏。教育局的人来检查,私塾赶快改用新式教科书。教育局的人一走,又用老课本。对于私塾教员来说,尽管他们知道这种做法与“官方”的要求不一致,但他们认为他们所做的是正确的,至少是符合学生家长的意愿的。
  在民国时期的广东,私塾一直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教育机构群体。尽管进入民国以后,政府对私塾一直采取整顿、改良乃至取缔政策,但即便是在广州这样的大都市里,在许多学校实施了新学制以后,私塾也还大量地存在。1924年3月,广州市教育局曾对私塾进行调查,市内共有男塾636所,女塾129所,学童3万多人,与公私立小学在学人数相当。
  私塾的大量存在,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体现了民众对于新、旧教育的理解与教育界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无论如何,社会巨大的需求为私塾这种旧式教育的继续存在留有足够的空间,单靠政府一纸禁令显然难以见效。但是,另一方面,私塾的大量存在,无疑又是旧式古文教育得以赓续、白话文教育难以取得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喻忠恩)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