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专家:“凌家滩文化”出…
专家:艺术家应表现真实…
专家:儿童文学请走出教…
专家评文化景点:“孙悟…
专家:上官婉儿墓或为唐…
专家称腐败导致月饼变了…
中秋19时13分月最圆 专…
专家研讨电子商务知识产…
“刀下救平遥”专家:修…
专家:西峡作为屈原故里…
最新热门    
 
专家:儿童文学乱象责任在出版方

时间:2013-09-24 00:17:06  来源:不详
。“这正好证明了素质教育对儿童文学阅读和儿童文学出版的重要性。”
  而市场机制的引入对儿童文学出版的拉动作用至关重要。市场机制的核心是竞争,是优胜劣汰。市场机制下催生或激活的种种市场行为,看似与创作关系不大,实则不然。在孙建江看来,版权(著作权)意识的凸显,显然是作家继续创作更多更好作品的最大动力;稿酬(版税)意识让作家得到了良好的经济回报,反过来也更激发了作家的创作热情;以往,作家在创作时是不太顾及或很少顾及市场反馈的;现如今,恐怕很少有作家创作时会全然不介意市场的存在了。
  显然,这种市场化机制的引进和成熟还包括,“儿童文学贡献了少儿畅销书的概念及运营机制”,“促动了童书领域的产业化”。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读物编辑中心主任王宜清说。
  事实上,2000年之前,少儿出版界是没有畅销书这一概念的,其时的少儿图书市场定位较多地放在学龄前儿童,注重内容的健康、知识的准确和形式的美观,具有销售平稳、重版率高的特点;2003年,本报在《2003年少儿图书市场热点和预测》中首次提出“少儿畅销书运作时代到来”这一命题。随着《哈利波特》及其全球营销手法的引进,包括白冰等一批有过畅销书操盘经验的出版人将此一概念对少儿出版的植入,加之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小学阶段的孩子爆发出了惊人的阅读需求,及少年儿童读者寻求群体认同、追看同一本书等原因的助推,少儿出版界爆发了销量超过千万册的超级畅销书,贡献了长期畅销、形成品牌的畅销书系这一全新畅销书形态,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系列儿童畅销书推广机制,如进校营销、作家讲座、阅读推荐等全新的营销推广机制;同时,少儿图书的渠道由原来的以实体书店为主,到如今的地面店、网络、商超、机场、玩具、邮发、校园等多种渠道并举,推动了儿童文学市场的迅速成长。
  与之同时,八十年代崛起的一代儿童文学作家,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认识和感悟,往往落脚在挥之不去的“少年情结”上,追求的是 “厚重”与“深刻”。“然而,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生活的严肃、沉重开始为休闲、轻松所取代,加之新世纪之后,儿童文学作家强调读者的年龄特征、思考作品如何为读者认可和喜爱,于是,‘本位’作品不断涌现,吸引、聚集并赢得了一大批儿童读者,儿童文学出版日益繁荣。”孙建江表示。事实上,这也正是儿童文学写作商业化的肇始和风行。
  繁荣下的隐忧
  当文化成为商品,固然带来了市场的突出表现,然而,正如高楼大厦背后就是阴影一般,市场是一把双刃剑,繁荣背后也有隐忧。
  “《哈利·波特》火了,于是魔法泛滥,巫师满天飞;校园小说火了,于是乎这个‘班’来了,那个‘班’也来了,你没唱罢我就登场,好不热闹。”然而,在天天出版社总编辑叶显林看来,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责任并不在作者,“而在于我们这些搞出版的”。“因为我们被利润驱使着,因为我们的急于求成,因为我们后面有无形的手在推着我们为着利润为着业绩狂奔。”而看似热闹的繁荣表象下后患无穷——“助长了有跟风心理的作者的投机心理,也扼杀了有独立精神的作者的创作热情以及他们开拓、创新和自我成熟的机会,最终戕害了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注:   在这插入文字  在这插入文字-wenxuechuangzuo]。”
  “一些出版社片面追求儿童文学出版的速度和印量,严重忽略了图书内在的品质要求。作品完全成了没有价值评判的商品。同时,一窝蜂绝对是文学创作的大忌。盲从或者强迫自己创作不熟悉的题材和类别,不可能产生好作品。”孙建江表示,如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