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要排长队买票……无论沈阳还是全国的影院开业速度均在递增,电影院的火爆景象超出很多人的想像——
12月9日、10日,两天的时间,记者“辗转”于沈城人头攒动的电影院。虽然是冬季,但影院内观影情绪高涨。
现如今,在沈阳看场好电影其实挺难,你会经常听到 “没位置了”、“可以预约……”这样的话。
10日,记者在新东北影城百联店没买到票,于是,转到星辰梦幻影都,只剩一场了。再走进华臣影城,照样排长队……《花木兰》、《2012》、《三枪拍案惊奇》、《刺陵》、《十月围城》……中国电影现在真的很红。
观众对电影越来越买账
回顾过去,中国电影是在观众的争议中成长起来的。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作为中国电影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影片每每上映就会激起评论界口舌大战,使中国电影也步入了迷茫期。
可近两年,特别是从2009年起,名导们的作品开始走向了票房和口碑的双赢,中国电影也开始了一个新生面。资深分析人士刘嘉指出,“到目前为止,中国电影的构成、节目量、观众对节目的热情都与国际接轨”。
为什么观众会越来越买账?原因是中国电影越来越符合中国大众的审美。以去年贺岁档为例,《梅兰芳》以温婉、厚重的风格,勾画了一个平实的艺术大师,唤回了不少中老年观众;《非诚勿扰》像冬日里的阳光,让人觉得温暖。而2010年贺岁档,商业类型电影又走向成熟,如好评如潮的《花木兰》,让人期待的《三枪拍案惊奇》……
电影市场进入营销时代
当电影成为商品时,电影的营销也变得至关重要。被称为张艺谋背后的男人——新画面董事长张伟平一言中的:“电影没有品牌效应是不行的。”
张艺谋是品牌,张伟平的电影营销也是品牌。没有张伟平,张艺谋品牌可能不会如此壮大,两个品牌相遇联手,共同成就了中国电影的旗舰之一。2002年,《英雄》成为中国电影走进市场营销的第一版本,从那以后电影业逐渐步入“营销时间”,诸多电影借用营销步入市场,成为观众心目中的电影名牌。
业内人士徐曾斌在接受采访时说,完整的市场营销是从发行公司、院线到影院,各种影片在不同层级都频频使出新招的。“从影片的选题、编剧到拍摄、制作,乃至映前宣传、映后市场跟踪,市场调研、影片市场预测,确定媒体传播计划,制造口碑,引起关注,以及调动院线力量配合上映来完成影片市场营销策划的整个过程,这才是一套系统完备的电影市场营销机制。”
到影院享受的不只是电影
久违影院的人走进如今的影院会惊奇地发现,今天在影院里欣赏影片简直就是一种享受,除了舒适高雅的放映环境,还有进口的高端数字设备、世界顶级高清无缝银幕、数码超震撼立体音响系统等等,让人在充分体验现代时尚影院所带来的完美视听效果的同时,尽情体验电影世界无穷的魅力。
北京万达影城启动的全亚洲首块数字银幕让电影更加惊险刺激,在巨幕环绕下犹如身临其境;上海的希望影城更颇具特色,能够负载400多公斤的座椅和诸多安全设备让影城的抗震、防火都成为了招牌。因此观众会意识到,走进影院享受的不只是电影。
本报记者 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