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2010年武装部工作计划(…
2010年经委工作思路(1)
2010年纪检监察工作计划…
09年劳动的演讲稿
2009年学生会素拓部工作…
桥梁工程师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辞世的世界文化和…
2010年法院工作计划(1)
某优秀会计09工作汇报
09年秘书个人思想小结
最新热门    
 
2009年长篇小说创作述评:历史回望与现实沉思

时间:2009-12-22 10:13:19  来源:文学报

  围绕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坛在热热闹闹中走过了2009年。无论作家还是学者,都免不了进行一些历史的回望和反思——60年了,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什么?我们还将为人类的文化承担些什么?尽管很多作家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思考,但从具体的创作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他们不断超越的自觉意识和审美姿态。尤其是在长篇小说中,这种情形表现得更为突出。

  族群记忆中的历史回望

  在2009年的长篇中,首先引人注意的是海外华人的创作,如张翎的《金山》,陈河的《沙捞越战事》,严歌苓的《寄居者》等,都给以人耳目一新之感。虽然它们在叙事形式上并没有多少特别之处,但作者都立足于华人的生存记忆,借助域外的文化视角,打捞被遮蔽的历史,重新梳理我们的过去,从而在不同的族群文化中展示了中国人的精神特质和价值信念。

  张翎的《金山》以极为细腻的笔触,通过一家三代人在加拿大数十年的艰辛闯荡,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凸现了华人极为顽强的开拓精神与生命中特有的韧性,也揭开了北美现代文明发展的另一种轨迹。从方得法到方锦山、方锦河,当他们带着朴素的淘金之梦,从岭南故土辗转到了陌生的土地,面对他们的,不仅有白人的淫威,土著人的隐恐,还有文化的断裂,种族的欺压。他们徘徊于现实底层,在求存中寻找尊严,在抗争中直面命运,在怀乡中抚摸伤痕,在失败中追寻出路,以自身的血和泪参与并见证了北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也以自身的屈辱与坎坷,揭开了西方文化中族群观念的沉疴与痼疾。

  陈河的《沙捞越战事》则以一种游侠式的轻逸之笔,演绎了一位华裔青年在“二战”中的悲剧人生。周天化虽然没有加拿大国籍,但他还是执着地走进了盟军队伍,并远征马来丛林沙捞越,开始了自己反法西斯的生涯。他拥有忠诚的信念,亦不乏机敏和智慧,然而在危机四伏的原始丛林中,在双面间谍到处潜藏的盟军队伍里,在特种兵、游击队、土著人彼此混杂的战乱环境里,周天化还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巨大的迷津之中。因为没有族群身份的优势,他总是被当作一颗棋子,派往最危险的地带;尽管他对扭转盟军的丛林战事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战争结束之后,他却被历史迅速地遗忘;只有那颗纯朴的头颅和镶金的牙齿,永远伴随在爱人猜兰的身边。这部小说,与其说是在反思战争,还不如说是在反思现代的族群文化,尤其是西方文明掩饰下的族群观念。

  严歌苓的《寄居者》看似书写了旧上海的一段情感往事,一段充满了偶然与纷乱、忠诚与背叛的凄美情感,但浸透在情感之中的,仍然是不同国别、不同族群的男女,对自我身份的焦虑、困顿和感伤。因为战争,MAY、彼得和杰克先后来到了40年代的上海,乱世的失意与惊恐、凄迷与绝望,使他们三人之间迅速卷入了忠贞与背叛、信任与欺诈、良知与苟活、尊崇与歧视等复杂的人性冲突之中。然而,这些复杂的人性冲突,又紧紧地吸附在人物的身份之上,折射了旧上海的族群等级观念——因为,无论是华裔MAY,还是犹太人彼得和杰克,他们内心的真正隐痛都不在战争,而在于族群身份所形成的等级观念,在于身为“寄居者”的漂泊感和无助感。

  因为不同族群的存在,人类拥有了丰富而多元的文化;也因为不同族群的存在,人类又形成了各种观念上的痼疾,并导致彼此的伤害。在这三部小说中,作家们不仅进行了大量的史料辑查,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华人漂泊史,还以创作主体自身的文化敏感性,将笔触探入现代文明的深处,展示了海外作家的深度思考和追问。

  与海外作家有所不同,阿来的《格萨尔王》和王树增的《解放战争》等,虽然也选择了种族记忆作为历史的切入口,但更强调某种“正史”的审美化重构。在《格萨尔王》中,阿来以重述神话的方式,通过对藏族史诗的全新诠释,激活了格萨尔王在人性与人神、使命与伦理、权力与欲望之间的穷挣苦扎。它挣脱了单纯的神话气质,使叙事在人性的层面上不断飞奔。无论是部落总管与长官之间,还是叔侄之间、妻与妾之间,围绕着财富、爱欲与权力,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争斗轮番上演,而藏民族特有的剽悍与野性、旷达与浪漫的生命气质,也跃然纸上。

  王树增的《解放战争》则以非虚构的方式,通过大量资料的搜罗和整理,全面叙述了解放战争几大战役的过程。既有还原历史真相的努力,又有人物个性塑造的冲动,还有作家的理性分析,再加上不少常人难知的史料,使这部皇皇巨著显得非常好看,也耐人寻思。应该说,它具有正史的品质,但绘人绘事又颇具艺术功力,像阎锡山、张灵甫、卫立煌之类,都演绎得鲜活而生动。

  个体记忆中的历史反思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