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2009年长篇小说创作述评…
评:偷菜改采摘太正经了
网评:教育部春晚是什么…
感恩演讲:让生命充满爱
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
最新热门    
 
评:让艺术改变生活

时间:2009-12-26 12:19:58  来源:人民日报

  前年岁末国家大剧院正式揭幕运营,到今年岁末就满两年了。时光流逝迅速,回顾两年岁月,这座国家最宏伟的表演艺术殿堂已经成为首都表演艺术活动最重要的场所。大剧院以其蓬勃活力和充沛的创造力编织着演艺文化的崭新篇章,向全国人民和海外游客,展示着今日首都文化的艳丽风采和前未曾有的新鲜面貌。

  在去年欢庆大剧院运营一周年的时刻,我曾经以十分激动的心情作了简略的回顾,对国家大剧院头一年获得的灿烂成果深感欣慰。而今岁在又一年过去时,大剧院工作人员提供给我的数据,真正令我感到惊讶。他们告诉我说,在过去两年中,中国国家大剧院总共演出了2400余场,迎来了国内外艺术家5.7万多人次,接待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的演出团体和45个国家及地区的境外演艺院团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共有380余万人次的观众和游客走进了大剧院的宽敞门厅。更重要的是,国家大剧院涉及歌剧、戏曲、舞蹈、话剧等多种演艺形式的新创剧目两年来已多达9部,且演出超过了上百场次,委约音乐作品也已有8部完稿。这些数字确实体现了还很年轻的国家大剧院的新生活力。真是正如某著名刊物一篇文章的标题所言:国家大剧院正在催生一种变化。

  曾清楚记得前年大剧院运营之始,在一次广泛邀请了不少国际知名演艺院团负责人的盛大宴会上,陈平院长郑重表达了中国国家大剧院对自己运营所提出的三个方面要求。即首先是作为剧院发展基础,要时刻坚守“艺术性”标准,并力求发挥国家大剧院在文化艺术领域应有的示范和导向性作用;其次是彰显“国际性”,参与国际文化艺术合作,争取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重大平台;第三尤为必要的是应始终积极致力于使大剧院成为植根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的大剧院,努力让更多普通群众接受艺术体验,感受艺术魅力,提高文艺素养,引发越来越多艺术爱好者的激情和才华,体现大剧院自我确定的“艺术改变生活”的价值观,认真推进三方面要求中的重大追求即“人民性”终极目标。

  两年来,在全体员工积极努力下,国家大剧院在这三个方面都尽力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辉煌成果。两年来大剧院的新创剧目,2008年制作完成,影响巨大必须提及的是普契尼歌剧《图兰朵》和京剧《赤壁》。2009年则是歌剧《托斯卡》、《蝴蝶夫人》、《弄臣》、《魔笛》、《解放》。大剧院始终以国家艺术殿堂的标准进行节目策划和制作,坚持自身艺术操守,认真对观(听)众负责。

  这两年国家大剧院名团、名家云集,2009年9月以来,“琉森音乐节”、美国芭蕾舞剧院、台湾云门舞集和美国何塞·利蒙现代舞团的先后到来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显示了大剧院运营以来已经能够承载世界顶级水准的交响乐团和舞蹈院团。在大剧院舞台上出现的众多音乐大师如捷杰耶夫、小泽征尔、祖宾·梅塔、洛林·马泽尔、海丁克、杨颂斯、库特·马祖尔、郑明勋等,以及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北德广播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以及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基洛夫芭蕾舞团、瑞典皇家芭蕾舞团、法国巴黎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丹麦皇家芭蕾舞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英国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团、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慕尼黑芭蕾舞团等和国内各类获奖剧目以及各地众多知名院团的名家新秀都纷纷来到大剧院展现自己特色和不同风采。也正如一些专业人士所言:“中国国家大剧院正在成为世界艺术版图上的新亮点。”

  在落实服务大众方面特别值得提一下的是大力推进艺术普及教育已鲜明体现出了国家大剧院作为公益性艺术机构的标志性功能。大剧院这两年在规范公演之余共举办了艺术普及教育和其他演出活动达2000余场,参与活动人数达到了60余万人次,并明显形成了演、教、赏、析并重的教育特色,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大剧院并为此推行了“亲民”票价,较好体现了剧院制定的票务营销“保本微利,确保公益”原则。

  针对大剧院每年运营费用由国家补贴28%,其他则需依靠剧院自营创收解决的上级规定,国家大剧院积极探索采用市场运作新思路、新方法,努力实践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自办了多种商店、出版物以及休息场所,取得了良好业绩,并受到了艺术家们和观众一致好评。

  希望国家大剧院能够秉持以高雅文化服务大众的宗旨,继续奉献高水准的演出,铸就中国艺术殿堂的金字招牌。衷心祝愿国家大剧院继续大步前行,进程无涯!

  吴祖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