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界,了解了这个行业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这才是它的作用。
南都周刊:拍摄《篮球梦》这样一部反映美国体育行业生态的电影是有某种社会诉求吗?还是说开始并没有确定这个主题?
史蒂夫:有时候你并没有太多的选择,而只能是顺其自然。在《篮球梦》在一开始拍摄的时候,我并没有怎么设想过它会产生的社会影响,电影公司只是要找一块篮球场,拍摄这项运动的背景和文化。《史蒂夫》这部片子也一样,开始的时候也是一部很个人化的影片。但随着史蒂夫被捕这些事件的发生,一些更深层的意义被揭示出来了,这与我当初设想的可不一样。有的电影可以预设主题,按部就班地拍摄,我也拍过这类影片,《误判死刑》就是这样一部片子,但有的就不行。
有时候,你可以用拍摄一部纪录片时所遭遇的不确定性,来判断它成功与否。比如临时遭遇的拍摄对象、额外增加的一些场景,都会让片子更有趣。但作为一个观众,比如你在电影院待2个小时或20分钟观看《史蒂夫》,你所接受的其实是导演过滤后的事实,我花了数年时间拍摄他的生活,然后过滤给观众。
南都周刊:据说,寻找这项”过滤“工作的原材料,花了您很多年的时间?
史蒂夫:《篮球梦》和《史蒂夫》分别有一个6小时和4小时的原始版本,当时我们是把所有觉得有意思的内容都放在一起了,后来因为发行又做了剪裁。《史蒂夫》的制作花了我7年半的时间,当然,在拍摄期间我也在电视台做一些商业电视片的拍摄工作,也就是说,在拍摄《史蒂夫》期间,我同时在做两部有线电视的节目,另外还有一部长片。所以我并不是7年只拍摄《史蒂夫》,出于经济的考虑,我同时接拍商业类的片子。
南都周刊:进行纪录片拍摄的同时拍商业片会不会让一名导演有时感到很混乱?
史蒂夫:作为一名导演,我也很想一次只专注拍摄一部自己的影片,但我没有那么幸运。纪录片的拍摄周期会很长,导演或制片在这期间并不能依靠它获得什么经济来源,这决定了我不得不拍摄一些商业类影片。毕竟,我有自己的家庭,三个孩子在读大学,经济的负担也决定我必须选择拍摄一些商业片。这并不是说,我不喜欢拍摄这类商业片,无论何种类型片,拍摄的时候我都是全身心投入。不过,有时我真的希望自己不用同时对付这两种类型的电影。
重要纪录片简介
《永远》
荷兰导演海蒂·霍尼曼拍摄于2006年的一部纪录片,影片围绕法国的拉雪兹神父公墓展开。拉雪兹神父公墓安葬着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时期的艺术家。《永远》记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如何瞻仰、膜拜他们长眠于此的艺术偶像,墓地又如何反馈给他们信息并引领他们的生活,影片探讨了生命与死亡的关系。该片曾创下荷兰纪录片票房纪录。
《篮球梦》
史蒂夫·詹姆斯拍摄于1994年,全片长达170分钟。影片讲述两个来自芝加哥的黑人少年,盖茨和阿奇,如何从贫民窟的孩子成长为篮球运动员的故事。两个人的经历与历史上NBA著名球星伊萨艾·托马斯成长的个人经历十分相像,从这个角度讲,该片可以说是一部成功的体育纪录片,同时,影片借篮球的题材探讨了美国种族歧视、贫民教育等社会问题。
《史蒂夫》
史蒂夫·詹姆斯2002年的作品。影片讲述了导演十多年前回到故乡看望问题少年史蒂夫·菲尔丁的经历。这部原本旨在展现少年一生的纪录片,却在拍摄中因为史蒂夫·菲尔丁意外遭到起诉而发生转折。最终,这部影片由原本的小人物传记,转向了史蒂夫四年半的生活点滴,探讨了美国的家庭问题和刑事法律制度。
南都周刊记者_孙骁骥 摄影_邵
上一页 [1] [2] [3] [4]